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何睿 实习生 韦柳伊 校对 李立军
▲《冰城问政》节目嘉宾针对哈尔滨供暖问题发言。图/《冰城问政》节目截图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冰城问政》民生节目因居民供暖问题引发关注。
节目现场,观察嘉宾追问相关责任单位称:“我们栏目十几年的时间,年年这个时候做供暖问题专场,屡教不改,屡教屡犯,问题一大堆,投诉一大堆。”观察嘉宾还提到,“个别的基层工作人员,拿着自己动了手脚的温度计,这样的人就是丧尽天良!”
观察嘉宾追问的背后,是当地居民对供暖总成问题的不满情绪,而除了现场嘉宾语言犀利外,舆论更为关注的是当地供暖责任单位履职情况。
冬季供暖,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居民家里是否暖和,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考验着地方的为民服务工作是否到位。所以,供暖从来不只是市场行为,做好供热保障工作,让居民过个“暖冬”,地方责任单位责无旁贷。
尤其在东北地区,冬日气温更低,哈尔滨的室外温度往往能达到零下一二十摄氏度,民众对供暖工程的关注度更高,对供暖需求更强烈。
为此,今年新修订的《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将居民室内最低温度由18摄氏度,提高到20摄氏度,成为我国北方冬季集中供暖地区最高的省级温度标准。而且,为强化居民室温保障,条例还调整了室温不达标的退费标准,特别规定“供热单位和供热主管部门应当使用经检定、校准、测试合格的测温器具,在10点至14点之外的时段对用户进行现场测温”。
而早在2011年10月发布的《哈尔滨市城市供热办法》中,为防出现“热价低于供热成本致使供热单位经营亏损”情况,该市就对相应调价方式和财政补贴做了规定,建立了供热风险防范机制。
这些条例和办法,都是地方为保障冬季城市居民正常生活、有序供暖做出的周到安排。然而,从此次问政节目反映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当地在政策层面对民众需求做出的回应,并没有转化为居民冬日的获得感。
此前就曾有媒体报道哈尔滨有小区室内温度不达标,居民在家靠跺脚搓手驱寒的新闻。而同样的问题还不只在老旧小区,即便是新建小区也都遇到过。同时曝出的还有居民取暖问题反映渠道不通畅、供热服务机构“有态度却无行动”。此次节目嘉宾提到的“动了手脚的温度计”,更是将政策落地中的“中梗阻”问题暴露无疑。
所以,此次问政现场,嘉宾指责的“问题一大堆,投诉一大堆”,对当地相关责任单位也不算冤枉。而职能部门也现场表示“照单全收……将认真整改”,这种诚恳态度值得肯定。
其实,供暖责任单位本不应等到上节目遭质疑才“认真整改”,若能“早做打算”,又何至置自身于如此尴尬境地?这种执行梗阻中可能存在的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方法不到位、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或许也该一并“认真整改”和纠治一番。
聚焦供暖问题的问政节目火了。而读懂这背后的民意期盼,解决好直接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无疑还需当地认真下一番硬功夫,别在供暖这类问题上寒了居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