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供热环网从“C”形变“O”形,增加热源保障,加快一次、二次供热管网建设,改造换热站,建设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今年,呼和浩特把“温暖工程”作为首府“一号工程”,从热源、热网、热用户等全面实施更新改造。目前“温暖工程”各项建设项目全部完成,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过去,因为受热源不足的影响,我们不得不启动燃煤锅炉、燃气锅炉进行补充,今年我们有了充足的热源后,停用了所有的燃煤锅炉,全部改为清洁热源供热。”市城市燃气热力集团城发供热公司桥靠分公司副经理王瑞告诉记者。
今年,首府“温暖工程”新增热源3800万平方米,其中大唐托电长输管网工程改造2台发电机组,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3300万平方米;金山热电厂长输管网已接入城区西环网,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市区31台燃煤锅炉所在的供热区域已全部被清洁热源替代。呼和浩特今冬实现了市区清洁热源全覆盖。
“过去呼伦南路、呼伦北路,昭君路等市区主干道上没有一次供热管网,主要是由分散的锅炉房供热,不能进行集中供热。‘温暖工程’为这些主干道敷设了一次供热管网,今冬集中供热后大大提升了供热质量。”市燃气热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凤亮介绍,作为大唐长输热源引入城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呼伦北路新建一次供热管网全长3.836公里,北起北二环快速路,南至胜利街街口。新建的一次供热管网替代了呼伦贝尔北路沿线的12个分散式锅炉房,实现了集中供热。
今年,“温暖工程”新建和改造了一次供热管网209公里,改造了1333个小区的二次供热管网和280个换热站。完成了供热东环网的建设,实现了城区供热环网由“C”形变“O”形;金山热电厂、京能热电厂、呼和浩特热电厂、金桥热电厂的一次供热管网与供热环网进行了互联互通,实现了城区供热“一网多源”供热格局。
此外,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具备了对全市供热数据的收集、分析、展示、调度功能。实施了换热站智能化改造,实现对换热站流量、温度数据的实时监控。热用户室内测温设备安装了4万套,实现对系统末端、顶楼、边户等特殊用户室内温度的有效监控。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供热科科长邬磊介绍,我市在实施“温暖工程”的同时也加强了供热体制机制建设。将城区52家民营供热企业整合至28家。制定了供热保障金制度,通过“配套费提取+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争取上级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主要用于二次供热管网、换热站更新改造和应急抢修。制定了供热企业考核制度,明确了供热质量、运行维护、业务信息、文明施工、保险理赔、质量评价、服务改进等详细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企业逐年减少供热面积,直至清出供热市场。
邬磊表示,首府在确定实施“温暖工程”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召开了启动大会,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印发《呼和浩特市推进温暖工程实施方案》,各项任务全部实现“项目化、任务化、清单化”,各地区及供热企业全部签订了责任状。市住建局制定了《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温暖工程包联督导工作方案》,组织局属所有二级单位人员245人成立6个督导组,动用全局力量,每一个工地责任到人,每天对全市“温暖工程”各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督导,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机具,并保证材料供给,优化施工组织,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利用有效工期,对具备条件、交通压力大的路段采取24小时施工,确保按时完工。
为确保供热工程的专业性和一致性,以及符合享受上级财政资金补贴条件,建立了“分级立项、统一施工”机制,一次供热管网由市住建局立项,二次供热管网由辖区立项,全部委托市燃热集团实施,采取“EC(设计施工总承包)+甲供材”方式招标有实力、负责任的企业进行施工,全面确保供热工程“质量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同时,建立施工总承包单位淘汰机制,明确细化清场退场、应急接管施工等细则,发现问题立即应急接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呼和浩特市在推进“温暖工程”的同时,同步实施了385个老旧小区改造、87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和28公里中水管网建设,解决502个小区供水问题。在小区二次供热管网改造过程中,发现750个小区存在“暖污同沟”问题,同步进行了地沟清淤和管道改造。
“今年是我们入住小区十几年来最暖和的一年。往年我们在家还得穿厚厚的保暖衣,今年家里很暖和,也很舒服,穿睡衣就行了,而且一天都是恒温,家里不再忽冷忽热。”玉泉区吉泰小区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温暖工程”实施后,昭君路沿线小区进行了集中供热,居民真正成为受益者,“温暖工程”真是一项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