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供热工作的新成效
供热法治化实现新突破。今年1月28日,潍坊正式颁布《潍坊市供热条例》,5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潍坊市第一部供热行业地方法规。《条例》规范了供热用热行为,明确了群众关心的供热率、供热时间、测温退费等问题,细化了争议处理方式,确定了供、用热双方责任义务,创新性提出了推行供热合同示范文本、大幅缩短用户投诉响应时间等条款,为维护群众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市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
热源供给能力更充足。潍坊中心城区投入4.25亿元,开展热源建设和扩容改造,新增供热能力1300万平方米,总供热能力达到7700万平方米,热源配置更加合理。其中,华电潍坊发电公司供热首站扩容和3号机组通流切缸改造,增加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单厂供热能力达到5600万平方米;中电万潍公司在潍城南部热源厂新建1台116兆瓦热水锅炉,增加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
管网输送能力更均衡。潍坊中心城区新建高温水供热管网27公里,改造小区老旧管网73公里,完成1256处阀门更新维护,优化调整了热网布局,消除了一批影响管网安全运行的隐患,解决了部分小区换热站压差小等问题。中心城区3条高温水供热主管网负荷率更均衡、运行更平稳,输送能力更有保障。
集中供热覆盖面更广。潍坊市各区、开发区组织街道、社区,充分征集居民意愿,将25个未集中供热小区和10个地源热泵供热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满足了约6000户居民集中供热需求。本采暖季,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上网面积突破90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达到56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8%。
供热运行调控更精准。在去年建成投用市级智慧供热平台基础上,今年再次升级系统,增设居民室温采集点6000个,总数达到1.6万个,布局更广、覆盖更全、监督考核更科学;中环热力、中电万潍等供热企业建成企业级智慧供热平台,供热运行调控更精准,为高质量供热提供了技术支撑。
供热服务能力更高效。目前,各供热企业全部完善了“一站式”客户服务中心,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一号多机24小时客服电话,并配备充足客服人员,实现了用户咨询、投诉、报修、收费“一网通办”,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业务。
本采暖季面临的两方面形势特点
一方面,能源供应形势严峻。当前煤价、气价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且大幅回落可能性不大。受此影响,供热储煤面临巨大困难且成本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今冬天气复杂多变。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冬将形成“拉尼娜”现象,预测北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面对这种气候条件,供热运行调控难度加大,供热保障要求更高。
今冬保供保暖措施
全方位保障能源供应。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供应保障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一系列综合措施,特别是安排提前预拨煤热差价补贴,帮助企业筹资储煤、储气。市、区财政部门,积极筹集并提前预拨1.05亿元差价补贴;发改部门积极争取省外煤炭指标;公安、交通部门开辟煤炭运输绿色通道,保障煤炭运输畅通;市级采取财政补贴办法,储备应急煤炭5万吨。目前,中心城区各供热企业煤炭库存相对充足,能够满足30天供热用量。
高标准做足供热准备。今冬供热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具备随时开栓供暖条件。个别小区因提出供热申请较晚,正在加紧施工,争取采暖季前全部完工。潍坊市委、市政府要求,11月1日12时起,中心城区启动低温运行,让供热系统烘起来。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温情况随时正式达标供暖,确保暖流如期“入户”。
多举措提升应急保障。潍坊市完善了应急方案,如遇能源供应不足、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将采取错时调峰、压非保民等措施,优先保障居民采暖。供热企业成立了40支应急抢修队伍,配备抢修人员420人,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全力应对设施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发生。供暖期间,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将不断加强督导检查,组织供热企业不计成本保供保暖,及时处置各类供热问题,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多维度做好社会宣传。持续做好《潍坊市供热条例》宣贯,进一步增强供热企业依法供热、热用户依法用热和各级各部门依法监管的法治意识,保障冬季供热工作有序开展。借力广大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供热保障宣传,主动公开供热政策,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呼吁广大市民自觉珍惜能源、节约能源,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热用气用电、共同减少能源消耗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