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采暖季,将河水、湖水等水体蕴藏的热量储存于地下储热体,用作采暖季的供热热源。9月25日召开的河北省城市供热暨热源改革试点现场会上,馆陶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试点经验得到推广。
馆陶城区现有规模小区66个,集中供热面积301万平方米,此前城区主要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能源塔热泵、燃气锅炉等方式供热,但受气荒、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供热质量不够稳定。去年4月,被确定为河北省供热热源改革试点后,馆陶县投资1.1亿元,实施了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项目。
9月25日,馆陶县南城公园景观湖湖面碧波荡漾,这里看似与普通湖面并无不同,但湖面下却“暗藏玄机”:湖底约两米以下,打了深达150米的储热孔2000多个,采用管径2.5厘米的双U储热换热管,埋设总长约120万延米。
“湖面面积约35亩,可把水体夏季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利用水泵循环并通过换热管储存到地下储热体中。”项目建设方、河北卓派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霍俊青介绍,通过夏季地下储热体循环储热,可提高深层地热10摄氏度以上,为冬季地下取热提供热源,满足100万平方米住宅及公建供暖需求。“由于储热体全部建在湖底两米以下,对水域景观建设、水生植物栽种及水生态不产生影响。”霍俊青表示。
如何把蕴藏在地下的热量传输到用户家中?馆陶县在城区建设集中供热管网8.3千米,小区内建设储热孔700余个,储热体建设在地面2米以下。利用城市供热管网将河湖水体的热量传输到各小区地下储热体,形成闭环式储热采热体系,做到跨季节储热应用,实现热源、热网、末端等各供热环节融通连接。
金域蓝湾小区是馆陶县去年供暖季首批应用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的小区之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冬天,小区住户室温基本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
为实现跨季节储热集中供暖的全时段、全区域、全流程管理,馆陶县建设了集中供热数字管理平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县域热源、热网、末端等各环节进行智能调控。同时,按照采暖住户10%的比例,在跨季节储热集中供暖小区设立供暖监测户,实时呈现监测点室温数据。
据介绍,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不仅供热稳定,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以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为例,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每年供热季可节省燃煤1.476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3.68万、0.188万吨、0.00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