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供热网报道:最近,开发区首个减排降碳示范工程项目正式落户!该项目由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河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总投资50亿元,注册资本6亿元。该项目是利用多种创新技术的耦合,将万华工业园区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这一途径,不仅能改善环境质量,更可以保障城市供暖,化解老城供暖方面等问题,是产业与生活的融合的结果。供暖虽然是季节性问题,但与产业更新,楼市走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亿㎡,是什么概念?
据了解,该项目推进后,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每年可节约煤炭约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0万吨,节约用水2000万方以上。同时保障烟台市1.1亿平方米城市供暖,实现了化工装置节能技术与民用热能技术的完美结合。
保障1.1亿平方米城市供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数值?
2016-2017年,烟台市区实际供热面积达到5739万平米,供热户数达46万户,供热普及率达到78.7%。
2018年烟台市区新增供暖面积391万平方米;2019年烟台市区再增加649万平方米;
2020年烟台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6万平米;2021年烟台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
整合来看,烟台市区供热面积已经达到7000万平方米,而本次减排降碳示范工程作为新能源供暖,供暖面积达到1.1亿平方米(11000万㎡)。也就是说整个供热范围,几乎可以承担整个烟台的供暖需求,这对于烟台供暖全覆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供暖对于城市来说,是以实际行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是产业升级的体现。现如今,“双碳”涉及到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和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
烟台作为制造业大市,在2022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中也表明决心: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力争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制定出国内首个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创造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项目、新产业、新空间。产业升级是烟台作为工业大市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的重要措施。
新能源供暖对于老百姓而言,就是暖气热不热……
从去年供暖情况看,烟台供暖问题依旧比较显著。有些地方温度维持在25度左右,而有的就不足20度,所以很多住户反映供暖不算太理想。
不过当前烟台各个区域的供热公司并不统一,国企500供暖,清泉供热、以及一些私企也参与供暖。因此各区的供暖效果没办法做到统一衡量,这就造成部分区域在供暖这一块备受关注。
未来如果可以做到市区统一供暖,那在区域差别就会缩减许多,供暖不热等问题会减少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新能源供热,能否达到正常温度?
去年11月,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6天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实现全国首个“零碳”供暖。海阳市居民住宅供热价格也由每建筑平米22元下降至每建筑平米21元。据海阳人表示:家里一般温度在25、26度,非常舒适,当然网友表示挺好的,不过温度有时候不是很稳定。
项目计划2023年实现供热范围覆盖厂址周边60km、面积3000万平米;随着后续机组建成投产,远期可实现供热面积2亿平米以上,核能供热将广泛应用于青烟威地区。
无论怎样,新能源供热也是取得了实际性的成效。
其实随着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煤炭供热逐渐被新能源所取代,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冬季正常供暖,更可以促进产业链条式发展,强化楼市价值。
“供热水平”能否影响楼市?
透过现象看本质,近几年全国楼市虽然受疫情、金融调控等政策影响处于下行状态,但大家对居住水平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无一不说明,随着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大家的居住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一个地区的供热水平,虽不能直接反应当地的发展状态,但也能间接展现出地区生活水平跟未来前景。
对于烟台来说,在城市更新、能源供热普及之下,供暖不热的情况会逐一得到缓解,区域价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另外,“近水楼台先得月”, 海阳人民作为全国首例使用上核能供暖的县级市,该地区的优势已经很明显。未来核能供热方面发展可见一斑,这是地区潜力。
开发区首个减排降碳示范工程项目,也是依托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的生产废热进行回收再利用,为园区供应高品位热能,同时为烟台市区的冬季采暖提供清洁热源。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缓解市区供热不均衡的效果,增强所覆盖片区冬季居住舒适感,提高物业以及配套优势。产业升级对于一个片区的带动,不仅是经济,更是生活。
当产业与生活契合之后,经济、配套等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补足,对此区域价值也会被放大,这就对大家置业选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