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期间,不少人早上醒来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还会鼻腔出血,这是由于家里暖气温度过高、空气干燥造成的。如果干燥持续时间过长,会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再加上为保暖减少开窗通风,灰尘、细菌附着在黏膜上,很容易引发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田浩大夫说: “所谓‘暖气病’,其实不是一种疾病,不属于医学上的病种,只是由于冬季供暖后室内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
专家指出,冬季供暖会居民一般都会紧闭门窗保暖,造成室内空气干燥且不流通。居民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引发鼻咽干燥、流鼻血、浑身无力、头晕恶心,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紧等症状。尤其是在当下防疫状态下,如果使用消毒液对室内消毒后不及时开窗通风,更容易造成不适感。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挥发600—700毫升,经呼吸道挥发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
冬季集中供暖人群如何远离“暖气病”?
◆控制室温:分户计量的热用户,建议按照需要调节流量阀和分水器,室温调节在22℃以下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通常情况下,家中老人的卧室温度可以适当调高,但是也不要超过24℃。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容易造成冬季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集中供暖的老小区很多都是一根主管连接上下楼,如果暖气片没有单独的三通从主管引出,用户切不要自己调小或关闭阀门,否则会影响整个单元供暖。可以采取开窗通风的方法调节室温。
◆室内加湿:除了用加湿器、摆放水盆外,可以在室内摆放些叶面蒸腾水分比较多的赏叶植物,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可吸附有害气体。卧室内切记摆放芳香型花木,有些花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开窗通风: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在没有污染的晴好天气,建议勤通风并保持空气流通。最好在每天早晚各通风半小时,冬季中午气温室外气温最高的时候也可以开窗通风。北方冬季多雾霾,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购买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身体补水:温暖、干燥的室内容易造成人体水份蒸发,所以要注意给身体补水。每天至少饮水1.5~2升,保证身体不缺水。同时可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葡萄等。适当进食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荸荠、豆腐、银耳等。在中医药膳方面,可以烹调雪梨羹、百合莲子小米枣粥、山药麦冬炖燕窝、川贝炖雪梨、玉竹银耳汤等滋阴润燥的食谱。
◆户外锻炼: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以减少“暖气病”的发生。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在户外适量运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养成冬季外出佩戴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出入人员密集且封闭的场所,比如电梯等。在室外公共运动器械场地锻炼,或者快走、慢跑时也应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和病毒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