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入编案例: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

3610 0 0 0 关键词: 地热 集中供热 清洁供热   

2025
03/28
10:45
来源
国家能源局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能源局入编案例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2. 项目建设单位:漯河万江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3. 项目建设地址:漯河市西城区。4. 项目性质:新建5. 建设期限:2019 年 6 月至 2025 年 11 月6. 建设规模:建设地热能分布式热源站 30 座,包含热源

能源局入编案例

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

2. 项目建设单位:漯河万江新能源供热有限公司

3. 项目建设地址:漯河市西城区。

4. 项目性质:新建

5. 建设期限:2019 年 6 月至 2025 年 11 月

6. 建设规模:建设地热能分布式热源站 30 座,包含热源井、供热一级管网、供热站房设备的建设和维护,运营管理年限为 30 年。项目计划总投资 6.5 亿元,规划地热供暖建筑面积 600 万㎡。现已建设完成热源站 10 座,覆盖供热面积 183 万㎡,其中,已投运热源站 5 座,供热面积 103 万㎡。

二、供暖面积

现 已建设完成热源站 10 座,覆盖供热面积 183 万㎡,其中,已投运热源站五座,供热面积 103 万㎡。

三、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技术路线:通过开发地热资源获取地热水,通过梯级利用技术将地热水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供热,并将取热后的尾水,还回地下,整个过程只取热不耗水,系统封闭运行,水质不发生变化。依据漯河地区馆陶组地热资源特征,项目采用“依灌定采、一采两灌”开发模式,利用石油钻井技术、砂岩储层回灌技术和同层回灌技术,使单井涌水量增加 20%-30%,且设计寿命达到 100 年,尾水 100%同层回灌至同一热储层,最大程度地开发该地区地热资源,实现对漯河地区砂岩储层资源的高效利。

项目供热系统由板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串联组成,初级由板式换热器直接供热,二级由热泵机组供热。当初冬供暖负荷较 h,可只开启地热水直接供热,随着负荷增大,逐级开启热泵来再次取热热满足所有负荷要求,配套运行控制系统。采用梯级综合利用技术,通过高效换热器和热泵机组对开采出来的水温约 56℃的地下水分级提取热量,将回灌水温度可降到 8℃左右,同时结合串并联技术,提高系统换热效率约 20%,使地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地热换热站工艺流程见图 1:

地热集中供热站房工艺流程图

图 1

四、主要设备选型

项目主要设备包括:高校换热器、除污器、软化水装置、补水箱、井口装置、PRRT 管道、热泵主机、水泵、控制柜、自动控制系统等。

五、生产运行情况

无。

六、建设运营模式

2021 年,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漯河市西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漯河万江热力有限公司。同年 12 月,漯河市西城区管委会通过公开招标,与漯河万江热力有限公司签订《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特许经营协议》。项目与政府合作,由政府提供平台,政府无需投入资金,企业在政府规划指导下,投入资金、技术、运营、管理,采用市场化运营,为用热用户提供供热服务,运营期满后,资产无偿移交政府,之后政府可继续委托企业代为运营。

七、项目经济性

该项目总投资 6.5 亿元,在建设期内投入。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本次项目计算期设定 30 年,其中建设期 6 年,分期分批(小区)建设,运营期 29 年。该项目主要收入为配套费和供暖费的收取。已投运热源站 5 座,自 2019 年 11 月至今共收取供暖费 396.77 万元(18.36 元/㎡)、配套费 5122.5 万元(50 元/㎡),支付运行成本 282.61 万元(不含项目折旧费、财务费用,其中电费 266.72 万元,矿产资源税 15.32 万元、水费 0.57 万元)。

八、环境及社会效益

无。

九、典型经验和做法

1. 项目的优点

(1)技术先进:项目采用了业内较为先进的地热资源勘探技术、同层回灌技术、梯级利用、地热资源动态监测、热源井钻井、供热站房远程自动监控等技术。

(2)模式先进:项目首创“依灌定采、一采两灌”的砂岩地热能开发模式,科学合理利用地热资源。

(3)占地面积小:建设占地面积小,单体项目一口取水井、两口回灌井、一座200 ㎡左右的供热站房,供热面积可达 20 万㎡。

(4)建设周期短:项目建设周期短,可实现当年建设、当期供暖。

(5)运行稳定:通过运用科学的地热开发理念、成熟的运营模式、领先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供暖的质量、24h 无间断供暖。

2. 项目的缺点

(1)前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项目由企业自行投资运营,需要先投入资金进行热源及管网设施建设,造前期投资成本高,项目回收周期长,企业经营负担较重。

(2)对技术和装备要求高、研发成本高:由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腐蚀性强,因此对相关设备尤其对地下部分的埋管和抽水系统的设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行业,大多存在采水量不足或回灌井回灌率低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用于增采增灌技术的研究开发。

十、问题和建议

1. 地热能供暖在各地推广可能存在的问题:

(1)新建建筑物未同步建设集中供热设施部分城市未将集中供热设施作为新建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必建项目,造成了许多新建小区没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公司的主管网即使建设到小区门前,也因为没有内部配套供热设施,而无法使用集中供热,从而制约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

(2)老旧小区集中供热设施改造无资金来源很多城市大部分老旧小区没有庭院、楼内、室内管网和交换站等必要的集中供暖设施,其想使用集中供热,就必须重新投资进行改造,而费用的来源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影响了集中供暖的进一步推广。

(3)缺乏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对地热能明确认定属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应得到应有的优惠和保护。自 2013 年,国家就开始出台鼓励政策,现有财政和价格激励政策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但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充分。具体表现在:一是相关财税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实施条款和落实细则,对优惠税率和补贴力度等激励政策没有统一确的标准,导致政策落地难;资源税税额标准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能源消耗带来的社会成本,缺少体现地热能源性质的“取热不耗水”的税收激励政策。二是补贴模式、支持方式有待完善。比如,缺乏市场化手段;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领取周期过长。

2. 相关建议

(1)要求新建小区配备集中供热设施

将集中供热设施作为新建和拟建小区的楼盘立项、规划、审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凡新建建筑物必须将集中供热设施与主体同时立项、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从源头上解决集中供热设施的难题。

(2)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予以补助支持

对于无集中供热供暖设施的既有建筑,采用地热作为热源解决供暖问题,按照政府支持一部分、用户承担一部分、企业让利一部分的原则逐一解决。制定地热供暖优惠政策,给予地热供热管网建设补助,推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3)完善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奖补政策

为了推动地热供暖在地热资源好的区域快速形成规模,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针对地热供暖相应的财税奖补政策,对积极满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示范效果好、严格遵守环保标准等地区的项目加大奖补资金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国家能源局,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