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雍:加强空间引导,积极推动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以北京为例

2610 0 0 0 关键词: 供热转型 清洁供热 可再生能源   

2025
03/27
16:00
来源
中能供热网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2025年3月20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研讨暨技术展示会”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圆满召开。会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张文雍从北京能源现状出发,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在促进供热系统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的能

2025年3月20日,由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研讨暨技术展示会”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圆满召开。会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张文雍从北京能源现状出发,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要求,详细阐述了城市规划在促进供热系统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的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一场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北京70%的电力、100%的煤炭和天然气都依赖外调,这种能源供给模式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北京能源结构已实现显著清洁化,煤炭消费量从千万吨级降至六十多万吨,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到1%,为空气质量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在"双碳"目标下,北京需要在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5%,甚至可能要在2035年达到35%。这对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超大城市而言,意味着必须重构整个能源体系。"未来的能源系统将不再是简单的'从外调运、集中供应'模式,而是要实现'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新型格局。

针对这一转型,张文雍提出了"空间引导、精准匹配"的规划思路。他认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当成为能源绿色转型的空间指引。在北京,太阳能、地热能、再生水等可再生能源虽然总量可观,但长期以来存在资源与需求空间错配的问题。"就像拼图游戏,我们需要把能源资源和用能需求在空间上精准对接。"举例说,一个污水处理厂的热能潜力可以满足周边300万平方米建筑供热需求,但实际利用可能只有200万平方米,这种资源浪费需要通过规划来避免。

为此,张文雍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规划引领、分层落实"的工作方法。在总体规划层面确定转型目标和策略;在详细规划阶段分解任务、划定分区;到实施方案环节则明确具体技术路径和空间布局。他特别强调:"能源站点的选址、管网走向、用地规模等空间要素,都需要在规划阶段就统筹考虑,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真正落地。"

虽然北京浅层地热资源潜力达8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5亿平方米,再生水资源潜力超600万立方米,但当前存在资源与需求空间匹配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规划引导,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需求的精准对接。

例如以下三个案例:碧水污水处理厂通过将再生水余热与周边新建项目对接,规划建设了三座能源站,远期供热规模可达95万平方米;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项目在规划阶段就统筹考虑了能源站布局,实现了区域能源共享;六合村项目则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为公共建筑提供75%以上的清洁供暖。

面向未来,张文雍建议从三个维度深化工作:一是建立能源资源数据库,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撑;二是完善规划标准体系,将能源转型要求纳入各层级规划;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他特别提到:"我们需要把财政补贴、价格机制等政策工具与空间规划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转型落地。"

能源转型要把握节奏,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错失良机。通过规划引导,我们可以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本文根据专家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能供热网,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