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携手《智慧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智能调控 自动运行”2024热电能源智能化创新发展论坛,在山东东营隆重召开。
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组委会联合指导,由全应科技承办,论坛得到了山东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国声智库、山东正和热电有限公司、潍坊海成热电有限公司、高密万仁热电有限公司的鼎力协办,同时,山东省热电设计院与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亦给予了大力支持。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应邀参会发表主旨演讲《山东省热电发展情况及政策建议》。山东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热电产业规模庞大,对保障山东省工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当前我国快速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省热电产业应如何发展,成为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本篇文章在不改变原文语意的基础上,内容略有调整。
尊敬的徐东华院长,尊敬的庞广廉秘书长,尊敬的张东胜秘书长,还有我们尊敬的支持单位夏建涛博士,大家上午好!
今天,众多业界同仁莅临现场,就热电领域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夏建涛博士的提议下,我得以在此分享关于山东省热电行业的一些心得和看法,并对发展趋势、当前困难及未来政策建议进行探讨。借此机会,我希望与在座及在线的热电同仁共同交流,也期待聆听大家的观点和建议。
我的发言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山东省热电基本情况
二、现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政策建议
在能源领域,特别是热电行业,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特质。对于山东省而言,我总结出了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其独特的产业特质决定了全省的用电需求,特别是第二产业,长期保持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
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其人口规模庞大的特质使得山东省人均用电、用热的发展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山东省作为用煤大省,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使得山东省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基于这三个核心特质,我们今日聚首探讨山东省热电行业的发展可谓恰逢其时。
首先,关于我省电力装机的基本情况,截至去年底,全省总装机量为2.1亿千瓦。其中,煤电占比已从近70%下降至50.3%,而光伏的增幅尤为显著,达到26%。此外,风电、核电和生物质发电也占据一定比重,特别是生物质发电,目前装机量位居全国首位。从图中比例可以清晰地看出,煤电现在占据一半,尽管装机占比如此,但其发电量仍占58%。
第二,就发电情况而言,去年全省累计发电量为6487亿千瓦时。其中,煤电发电量占比58.3%。考虑到我省还接纳了近20%的外省用电量,因此从本省用电角度看,煤电占比高达80%。其余部分则包括非水电、核电和清洁能源。去年,我省接纳外省来电近1500亿千瓦时,从中可见煤电仍占据主导地位,其次则是外电,占比18.6%。
第三,在用电方面,去年我省有11次日高峰负荷达到1亿千瓦。至年底,全省用电量近8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这与我省作为工业大省的特质紧密相关,同时经济结构也决定了用能和用电结构。
下面,我将详细汇报我省热力供应情况。截至去年年底,全省集中供热面积接近23亿平方米,占全省建筑面积32亿平方米的70%。集中供热管网的长度更是达到11.33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在热力供应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是,6000千瓦以上电厂的供热容量达到8267万千瓦,贡献的供热量为11.5亿吉焦。若将6000千瓦以下机组纳入统计,全省煤电供热量将增至15亿吉焦。
在煤电供热的具体应用中,居民采暖和工业用热各占一定比例。在15亿吉焦的总供热量中,居民采暖仅占4亿吉焦,剩余的11亿吉焦全部用于工业负荷。在工业供热分布中,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供热占比仅为16%,而大部分热量由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提供。值得注意的是,30万千瓦以下的热电以供热为主,而30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则以发电为主。
从煤电装机情况来看,百万机组共有12台,占比11.5%。60万千瓦级机组有40台,总容量为2619万千瓦。30万千瓦级机组有140台,而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数量则达到570台,占总数的74%,但总容量仅占20%。尽管如此,这些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提供的供热量却占据了全部供热量的84%,凸显了其在热力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从服役年限来看,百万机组平均服役9.2年,60万千瓦级机组平均12.4年,30万千瓦级机组平均15.1年,而30万千瓦以下机组平均服役年限为14.9年。若不考虑延寿,30万千瓦以下机组平均还有15年的服役期。对于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延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亚临界机组是否延寿尚待进一步决定。
此外,在目前的2100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下机组中,背压机组占比35%,总容量为753万千瓦。根据煤电机组整合行动方案,背压机组因其特性得以保留。抽凝机组则占据了更大的份额,总容量为1.4亿千瓦,包括3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在内。
去年,省府办公厅发布了第102号文件,即《山东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该方案设定了三年的保密期限,并明确了“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提高能效、安全可靠;示范引领、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方案中详细规定了30万千瓦以下机组的分类与定位,以及30万千瓦以上机组三改联动的方向。
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到“十四五”规划末期,即明年年底,除供热背压机组外,30万千瓦以下的发电机组将基本退出市场。届时,煤电装机将得到全面优化,能效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高,平均供电煤耗将降低至295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
目前,我省工业重点领域的核查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今日将告一段落。此次核查的重点在于核实各机组的供电煤耗是否达到295克的标准,以确保到明年年底能够实现整体平均水平的达标。
根据《行动方案》的规划,未来三年我省将新建背压机组49台,并对79台共计480万千瓦的背压机组进行改造。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煤电机组装机将达到1.2亿千瓦,其中大型机组将达到1.07亿千瓦,占比89%。而3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将全部为背压机组,总容量约为13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1%。由此可见,到“十四五”规划末期,山东省的煤电装机和结构将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
当前煤电领域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大机组与小机组之间的差异及各自所面临的挑战。大机组方面,主要矛盾如下:
第一,以热定电工况下的矛盾尤为显著。现在山东省风的装机占全国是第四位,光伏装机是全国第一位,那么大的装机量必然对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带来更大的挑战。谁来承担调峰作用?实际有五个方面,但是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靠煤电机组。山东省总的装机量不小,一亿多的装机,但是真正能够提供调峰能力的只有这6000万千瓦的直调机组。直调机组当中,占大头的是30千瓦机组。我们知道百万机组和60万以上的超超临界是发电的基础符合,可以参与调峰、启停,但是和它的大容量、高效率相比违背了初衷,现在的主力军还是30万千瓦级的作为调峰的主力。这个矛盾就是机组稳定供热时处理下限,上限均受到限制。如参与电力深调则供热量随之减少,无法保证稳定供热。如果要参与电力调峰,必须要减少供热量,才使机组能力提升。
昨天在路上我和浙江能源局朱局长也探讨请教,我说浙江的情况要比山东好很多。浙江的煤电调峰也有,但是压力要轻得多。第一个是浙江风光装机容量不如山东大,第二个是浙江的汽电、抽水蓄能、重型燃机要比山东好得多,灵活性资源就要多。山东现在没有办法,压力非常大。我在春节前后,我先后走访了十个30万级的热电企业,他们反映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第二,增加供电煤耗也是大机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热力测算和调研,调峰负荷处理到50%的时候,供电标煤耗达到330到360克,深度调峰到40%的时候最多到380克,深调到30%的时候将近400克。那就像汽车一样,经济时速是80脉,非要低到10公里/时、高到150公里/时,这是高的,这个矛盾还比较突出。
第三,频繁调峰对机组寿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机组使用年限的增加,频繁调峰和启停可能会对机组的安全性造成更大影响,增加了技术风险和维护成本。
第四,加剧环境污染。
第五,电热矛盾的加剧以及经营风险的增加也是大机组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电力和热力市场的不同步性,以及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电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每个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
另外,关于30万千瓦以下小机组的主要问题,经深入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背压机组,我们应重新界定其地位,称之为分布式热电,而非简单的小热电。这是因为背压机组在能效上并不逊色于大型机组,甚至在某些工况下表现更为优越。因此,我们不应将背压机组与“两高”行业相提并论,而应认识到其在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热电与小火电应明确区分。热电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与单纯发电的火电有本质区别。目前,山东省内的小机组中,抽凝机组已几乎消失,大部分已完成改造。
第三,关于小机组的定位问题。大型热电以发电为主,而分布式热电则以供热为主。两者的布局和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小机组能够发挥其独特优势。
第四,机组配置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虽然背压机组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优势,但在热负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其调峰能力和灵活性可能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认为一抽多背的机组配置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在压煤减碳的背景下,非煤抽凝机组与燃煤背压机组的组合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五,热电联产规划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我们需要加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其与能源需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六,用能方式的单一性也是制约小机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大型机组还是分布式热电,都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用能方式,逐步转型为综合能源供应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大机组灵活性改造及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大机组灵活性改造的政策支持
针对大机组高成本灵活性改造问题,应加大现货市场的峰谷差,以提供更有利的经济激励。
建立非计划停机免除考核机制,充分考虑设备安全因素,减轻参与调峰直调机组的考核压力。
明确储能项目用电按照厂用电测算,调整现有电网管理规则,确保储能项目用电纳入合理的统计范畴,以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向市场受益者进行成本疏导,确保灵活性改造的成本得到合理分摊。
二、推进大机组供热改造与长输技术应用
加快大机组供热改造进程,改造存量机组,推广长输技术,提高供热效率和范围。
落实山东省发改能源818文政策要求,确保到“十四五”末完成2500万千瓦装机的大机组三改联动改造目标,并持续推进供热改造工作。
到“十四五”末,力争完成山东省1.2亿煤电机组的三改联动改造,全面提升大机组的灵活性和供热能力。
三、完善电力市场建设
引入全容量容量电价机制,确保机组在供热等特殊工况下仍能获得合理的容量电价补偿。
针对机组因供热等原因导致的发电量下降情况,应给予相应的容量电价补偿,以鼓励机组继续提供供热服务。
完善电力市场的其他机制,如给予补偿、减免处罚等,以营造公平、健康的电力市场环境。
四、提升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学习借鉴浙江省的成功经验,推动热、电、冷、气、水、压缩空气等多种能源产品的一体化运行。
加强综合能源服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互济、提级利用。
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提供多元化的能源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综上所述,为推动大机组在灵活性改造和综合能源服务方面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山东省30万千瓦以下分布式热电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一、制定转型发展路径
山东省作为热电大省,装机、发电量及供热量均位居前列。然而,要成为热电强省,仍需制定科学的转型发展路径。我们呼吁出台《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完善对全省热电特别是分布式热电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当前,我们正积极参与《热电联产机组供电煤耗限额》及《热电联产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规范》的制定工作,旨在推动热电行业的绿色、高效发展。对于现有企业,特别是先进背压机组或抽凝改背压的企业,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绿色工厂评价规范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其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二、合理控制和疏导分布式热电经营成本
为减轻分布式热电企业的经营压力,我们应积极争取长协煤的供应,同时加快电价、热价改革步伐,理顺热价关系,建立和落实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也有助于推动热电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此外,针对居民采暖热价的多年未动问题,我们应积极推动相关改革,确保热电企业的合理收益。
三、强化市场机制对中小燃煤热电退出的引领作用
在推动中小燃煤热电退出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结合双碳目标、煤电控制目标等因素,定期举办分布式热电退出招标机制,确保退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唯一的民生供热机组,在没有明确的替代方案之前,应暂时不纳入退出招标机制中,以保障民生供热的稳定。
四、大力发展非煤清洁能源
为推动分布式热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大力发展非煤清洁能源。通过电、热、冷、汽、水等各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分布式燃煤热电的转型步伐。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也有助于提升热电行业的能效水平。
五、强调公正转型和促进转型金融
在热电行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公正转型,确保转型过程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我们应积极探索转型金融的支持政策,为热电企业的转型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山东省30万千瓦以下分布式热电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需制定科学转型路径,控制经营成本,强化市场机制,发展非煤清洁能源,并注重公正转型与金融支持。多方协同努力,才能推动山东省热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解决煤电领域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推动煤电行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篇涉及诸多方面的深度议题,但受限于时间,未能详尽展开。诸多细节与具体实施仍需大家共同研讨,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此,对各位的倾听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期待未来能与大家进一步深入交流,共同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