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能源更智慧!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董事长论数字化转型

国资小新 45810 0 0 0 关键词: 智慧能源 国家能源集团   

2021
03/04
13:25
来源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引导国有企业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引导国有企业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资央企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国有企业响应积极,数字化转型工作势头良好,取得积极进展。

国资小新持续推出“国企数字化转型”系列报道,聚焦国有企业负责人谋篇布局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考。今天,小新为大家带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煤炭科工两家央企负责人的新思考,一起来看——

国家能源集团:

数字驱动转型发展 智慧引领国家能源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王祥喜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资委要求,秉持“数字驱动转型发展、智慧引领国家能源”的理念,从战略高度谋划集团智慧化发展,着力开辟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新的发展境界。

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着

力打造智慧国家能源

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加速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快速演进,能源电力行业面临全方位、全链条式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和生态重构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扛起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大职责使命,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从抢抓能源技术革命新机遇、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把加快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作为全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推动,作为全要素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全链条价值重塑的重要支撑,努力走出一条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融合发展之路。

我们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结合数字化转型要求和集团产业实际,编制印发《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国家能源集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总体规划》,明确了“平台化发展、数字化运营、生态化协作、产业链协同、智能化生产”的转型发展目标,坚持规划、标准、投资、建设、管理、运维“六统一”和“大集中”原则,加快构建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慧运营体系,持续加大创新攻关力度,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治理,不断深化先进信息技术在集团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各环节以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应用,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积极探索智能生产

赋能全产业提质增效

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电力、运输、化工全产业链业务,传统、多元的产业类型为加快转型升级、深化提质增效带来巨大挑战,快速发展的先进信息技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大机遇。我们编制实施各产业智能化建设专项规划,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积极推动能源生产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探索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努力占领“智慧+能源”生产的技术制高点。

▲国家能源集团神宝能源无人驾驶卡车与电铲高效协同配合作业

建设“智能矿山”。认真贯彻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煤炭智能化安全高效绿色开发,明确到2022年实现所有煤矿智能开采全覆盖的目标。已建成一批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掘进工作面、智能洗煤厂,9家煤矿入选国家示范智能化煤矿。在上湾煤矿建成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在锦界煤矿建成国内首个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在大柳塔煤矿建成世界首座智能煤矿地面集中控制中心。宝日希勒煤矿实现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卡车编组重载运行。黑岱沟及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率先在爆破作业中上线北斗定位和智能布孔系统,依靠安全保障系统实现自动预警和智能刹车等主动安全驾驶功能。通过数字化实现无人化、少人化,有效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大渡河瀑布沟电厂大型水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正在巡视系统运行情况

建设“智能电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传统煤电产业清洁化发展和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所属国电电力建成国内首个5G+智慧火电厂,自主研发28纳米物联网智能芯片,在火电行业智能边缘计算领域实现新突破。科环集团燃煤电厂智慧管控系统IMS达国际领先水平。京燃热电率先建成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近零排放的智能生态燃气电厂,实现一键启停、无人值守、三维展示、智能巡检等关键应用。推进智能风电试点建设,龙源电力依托数字化、智能化风场和区域化集中监控,搭建国内首个风电运营商“大数据”平台。提升水电产业智能化水平,建成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管控平台。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实现设备无人操作高效率“翻车”卸货

建设“智能运输”。提高运输系统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试点项目,为推动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大力量。研发重载铁路LTE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终端等成套设备,在全球首次实现基于LTE技术的重载铁路应用业务。铁路调度系统上线运行,打造铁路运输指挥运行的“智慧大脑”和“中枢神经”。黄骅港世界首家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设备智能管控。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液化四联装置

建设“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到2022年建成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和智慧化经营决策体系。通过智能化系统控制,实现世界唯一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和世界单套投资规模最大的400万吨级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

系统布局智慧管理

引领全要素效能提升

国家能源集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构建和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作为集团重组成立后机构整合、业务重整、管理流程再造、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不断加快企业管理机制与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集团集约化管控、智慧管理水平,有力保证“战略+运营”管控模式落实落地。

强化信息系统集中统一建设。坚持“一个集团、一套系统”,严格遵循“六统一”原则,集中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设备、电子商务、资金管理、销售管理、供应商管理等经营管控类系统的融合建设,确保内外资源在全集团集中统筹配置下实现效率、效益最大化。

构建以ERP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平台。新ERP系统于2021年1月实现全集团大统一和全覆盖,实施范围涵盖全集团管理口径73家二级单位、1393家实施单位,可实时管理全集团约4万个细化到班组的组织机构、29.6万名员工、39.9万个合作供应商、2665类所需物资,以及每年约190万采购及销售订单量、1000万笔财务凭证、300万张合并报表等数据信息,业务互通、数据共享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开展大数据应用治理。以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积极应用“云大物移智”等数字技术,贯通产运销系统运营平台、人财物资源管理平台、集团云数据中心等重点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信息孤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团级数据资源池,深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多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统一集成、共享应用,推动基于全样本数据的科学决策,有效提升战略决策数字化水平。

做好安全风险防护。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安全保密与网络安全风险防控,着力平衡好技术创新与风险、网络开放与安全、数据挖掘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环境。

创新实践智慧运营

推进全链条价值重塑

“煤电路港航化”全产业链布局、“产运销储用”纵向一体化运营是国家能源集团的独特竞争优势,深度挖掘各产业环节价值,深化各产业高效协同,持续巩固提升一体化竞争优势,是国家能源集团基业长青、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我们坚定不移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流程再造、机制变革、价值重塑,促进互联互通和智慧协同,不断提升智慧运营水平。

启动调度中心指挥平台项目建设。聚焦“管理信息化、运营透明化、决策科学化、协同网络化”的价值导向,按照“总体设计、重点突破、迭代推进”原则,投入2.9亿元,着力打造“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的协同调度智能化指挥平台和“全流程贯通、全产业链衔接、全场景监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集团总部及55家子分公司、229家三级生产单位。目前核心功能已顺利上线运行,正在形成打通“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的工作格局,一体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得到孕育,集团正迈入更高效的“透明化”数据驱动产业深度协同的新阶段。

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谋划构建数字化工业品电商、综合能源电商两大平台,推动企业从能源产品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打造标准化、专业化、共享化的国际一流销售电商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平台为桥梁,连通供需两段,实现线上线下驱动融通、一站式服务和精准营销,拓展平台运营生态圈,提高产业渗透率。同时,兼顾向综合能源销售和服务领域导流、引流,逐步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并最终形成两大平台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通过一图纵览全局、多级贯通、逐层钻取方式,实现生产运营的“点、线、面”全局态势感知

深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互联网+远程办公”和物资紧急采购等应急保障能力。疫情防控期间,移动办公终端保障各单位线上业务实时办理,国家能源e购商城发挥集聚优势、规模优势、资源优势,第一时间采购并向湖北公司供应防护口罩和消毒液等急需物资。

面向“十四五”,国家能源集团将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加快转型步伐,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建设智慧国家能源为目标,编制实施以价值发现、蓝图制定、路径规划为内容的数字化转型规划,促进集团一体化运营核心业务、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业务、数字经济新生业务合理布局、渐次发展,不断提升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慧运营水平,深化新ERP、调度中心指挥平台等重点系统应用,以数字化、智慧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产品创新、员工赋能、用户服务、生态协作能力全面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信息化变革浪潮中争当“头雁”,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煤炭科工:

数字化转型引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 打造智慧矿山排头兵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善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深刻领悟

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数字化转型既是全球经济大势所趋,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重要途径。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为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刻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内涵,指明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方向,为我们抓紧布局数字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强了前进动力。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云大物移智链”等数字技术推动企业转变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全方位的变革,是价值不断转移、再创造的过程,通过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和数字世界的赋能化,实现数据驱动,打造数字生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企业现有的土壤,必须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核心能力,集成创新、合作共赢,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工作。

煤炭是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压舱石”,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以及其他行业成功应用的经验借鉴都为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中国煤科作为公益类科技型央企,推动数字化转型既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又是顺应科技、产业发展浪潮,践行“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使命的担当所在,更是把握机遇抢占行业数字经济制高点,打造数字竞争优势,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关键布局。

系统思考

科学谋划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中国煤科是全球唯一一家为煤炭行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肩负数字化转型引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的使命,拥有完善的科研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具备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数据优势,打造智慧矿山排头兵,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中国煤科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成立了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系统谋划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确立“1245”总体发展思路,凝聚数字化转型发展共识。2018年中国煤科通过“十三五”规划修编确立了“1245”总体发展思路,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中国煤科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指示批示精神,深度思考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将“1245”深化为“树立‘以科技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引领行业进步’一个发展理念,确立‘创新驱动、聚焦主业’两大战略,推动‘核心业务向科技创新转型、科学研究向行业进步转型、产业发展向数字经济转型、装备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四大转型,实施‘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经营管理网络化、营销模式一体化、绩效管理结果化’五大举措”,更加适应时代变革,更加凸显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煤科实现“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愿景的重要性,已在集团公司形成高度共识。

▲中国煤炭科工确立“1245”总体发展思路,凸显数字化转型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智慧矿山产业带动集团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中国煤科贯彻落实“1245”总体发展思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筹划组建并做实做优智慧矿山板块,统筹调动科技创新力量向智慧矿山领域集中,充分配置内部优势产业、资金、人才资源,广泛开展外部合作,突破前沿、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及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对内为智能装备、设计建设、创新示范等板块数字化赋能;对外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智慧矿山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客户和行业赋能,引领行业科技进步。

一是促进研发数字化转型。成立中央研究院,组建矿山大数据研究院、智能矿山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搭建集成研发系统(IPD)、实验室“一张网”管理数字化平台,推动科技研发协同高效、高端实验室共建共享共用。二是推进设计开发数字化转型。积极应用BIM、CIM、GIS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三维协同设计平台,促进勘察、设计、建设、运营等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十四五”末设计开发数字化成果交付率达到90%。三是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打造煤机装备、钻机装备、安全仪器仪表、选煤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广泛应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提升核心产品上云能力。四是发展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为客户提供综合集成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践行经营管理平台化和营销模式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将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一体化方案服务商和数字化平台运营商。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完善基础平台建设。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闭环的管理机制,强化数据治理,建设元数据、主数据系统和企业服务总线,构筑1个统一数据平台以及基础、数据、运营、决策4层架构,建设9大应用系统。强化数据驱动,打造商业智能BI系统,以释放数据价值为目标,促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据资产积累,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应用能力,开发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矿山智能系统。

探索实践

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中国煤科紧扣行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坚持创新驱动,以发展智慧矿山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数字化转型,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主研发,形成智慧矿山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早在2014年中国煤科在黄陵一号煤矿开创了“一人巡视,无人值守”的生产模式,服务矿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无人化采煤”工作面,掀起全行业学习黄陵模式的热潮。通过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2019年中国煤科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发布了智慧矿山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前沿技术,具有主动感知、自动分析、深度学习的功能,可形成智慧矿山建设的最优决策模型,能够实现对煤矿设计、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高效、智能化控制,推动了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所属中央研究院、西安研究院、上海煤科等单位在“煤矿大脑”“透明矿井”“智能开采”“智能掘进”“智能运输”“矿山物联网”“智能安全保障”“绿色矿山与智能洗选”“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提升智慧矿山建设一体化解决能力。在2020年9月山东召开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中国煤科展示的16种煤矿智能化的最新成果,获得王勇国务委员的肯定。

▲中国煤炭科工自主研发的智慧矿山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采矿展上受到广泛关注

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打造智慧矿山示范样板。中国煤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与山西省合作,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签约智慧矿山创新基地项目,以全国智慧矿山创新基地(一期)示范生产线为落脚点,全力推进“全国智慧矿山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智慧矿山和煤机智能制造高地;与陕西省签署战略协议,积极推进在智慧矿山、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产业合作;编制巴拉素智能化煤矿建设顶层规划、小保当智慧煤矿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为千万吨级矿井建设全面植入智能化基因,在煤炭行业树起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中国煤炭科工建设开发的陕西榆林小保当煤矿智慧矿山平台

协同共生,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圈。中国煤科率先提出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框架,为行业建设提供标准支撑。与中国煤炭学会共同发起,联合国家能源集团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与中国移动、华为、百度、中国电科4家世界知名企业联手,启动智慧矿山建设战略合作;与中国联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建地下空间5G技术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通过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构建智慧矿山创新生态圈,推动数字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智慧矿山建设,加速突破智慧矿山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煤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坚定不移的打造智慧矿山排头兵,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步伐,引领煤炭行业科技进步。

———— / END / ————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作者: 国资小新。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