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丽德·莫兹(Astrid Mozes) 丹佛斯集团 区域市场总裁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挤入地铁,车厢内的温度让我们汗流浃背,不得不赶紧脱掉外套。车厢中这令人不适的温度,绝大部分是由列车的牵引、制动以及空调系统产生的。与其让这些热量白白浪费,我们为何不将其回收并加以利用,用来为住宅和商业建筑供热呢?
其实,这正是波兰华沙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华沙地铁系统每年浪费掉的热量约有6,200万千瓦时。如果能对这些热量进行回收,足够满足一个 15,000人规模的社区一年的供热需求 。日前,丹佛斯与华沙市政府、丹麦王国驻波兰大使馆、华沙地铁公司和安博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华沙地铁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为该市的住宅、公共建筑供热或提供生活用水。
2023年,丹佛斯发布了一份白皮书 ,详述了余热回收利用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充分利用余热,发挥其潜能呢?就在热量产生的那一刻,能源就已经被消耗掉了,碳排放也已产生,生产这一部分热量的成本也已产生。既然如此,我们着实不应该白白地把余热排放到大气中去,浪费于无形。把余热回收,并将其接入到城市供热系统中加以利用,不仅能减少我们的能源需求,还将为城市供热系统实现全面脱碳铺平道路。
余热:能效提升领域沉睡的巨人
机器的每一次运转,都会产生热量。想想笔记本电脑,我们就能明白这个道理。而实际生活中,超市、数据中心、污水处理厂、制氢厂等公共设施则是更大的余热源头。
据统计,欧盟地区余热储量约为每年2,860太瓦时,其中大部分可以回收利用,这几乎相当于欧盟地区住宅和学校、医院、酒店、餐厅、办公室、购物商城等公共建筑供热和生活用水所需要的能源总和。余热可以说是能效提升领域仍在沉睡的巨人。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设施中的余热都可以实现回收利用。我们在全球各地也已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和实践。2015年以来,中国北方城市本溪就开始利用当地钢铁厂所产生的余热资源。通过行业耦合,钢铁厂的余热被回收用来为城市供暖,大幅降低了这座城市的煤耗,节省能源开支的同时改善了空气质量。
另外,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仅在伦敦市区就有 652 个可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的设施,其中包括数据中心、地铁系统、超市、污水处理厂和食品加工厂等。余热资源储量高达每年95亿千瓦时,约相当于79万个家庭供暖所需要的热量。
在中国北方地区,钢铁、有色、化工、炼油、建材五大行业冬季排放的热量足以承担中国北方城镇一半以上建筑冬季供暖的需求。如能利用其中的70%,可每年节约供暖用能1亿吨标煤。
预计到2030 年,全球每年将有53%的能源将会以余热的形式被浪费掉 。如果可以充分地进行回收利用,理论上我们有可能借此将全球总排放量降低10% - 19% 。热量的生产是需要耗费能源的。而如果我们可以充分的回收、利用余热,那我们则可以节省用来生产已实现回收的这部分热量所需的电力、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能源,经济和环境价值凸显。
回收余热的就地利用
华沙地铁系统的余热回收后,将接入到欧洲最大的区域供热系统之中 。但余热回收其实并不是必须接入到区域供热系统中才能实现价值。楼宇中回收的热量其实完全可以就地直接加以利用。以超市冷柜为例,其所产生的余热回收后可就地使用,用来为超市供热,或为所在建筑提供生活用热水,可大幅降低超市对能源的需求。
实际上,丹麦的一家超市Superbrugsen从2019年开始就一直在这样做,通过回收利用其制冷系统产生的余热,解决了超市78%的供热需求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一成功实践复制到全球各地其他超市中去呢?
政策层面,变“废”为“宝”
如果我们想要大规模对余热加以利用,那么我们就必须直面并解决当下我们在经济、政策、监管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阻碍。 首先,从政策层面余热应该同风、光一样,被列入到可再生能源序列,而不是被视为某些流程所产生的废弃物。此外,我们还需要鼓励行业充分使用余热,例如支持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一样拥有同等的接入热网的权限。
此外,政策制定者还需要将余热的潜力和其能为绿色转型所能创造的价值计入到可再生能源减排目标之中。也应通过政策法规强制要求工厂充分对余热加以回收利用。
余热的系统性应用,归根结底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工程。地方政府、能源企业以及地铁、超市、数据中心、污水处理以及工厂的运营方应该充分协作,这对最大限度地发挥余热的全部潜力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通过推动各行各业余热的利用,我们可以帮助家庭和企业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推进社会的绿色转型。时下,我们已经拥有了现成的解决方案,我们应该快速加以实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达成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