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煤炭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作者: 关键词: 煤炭行业        收藏 0   

2023
04/05
07:4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回顾了近十年煤炭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市场走势预测和对未来重点工作安排,现整理如下:近十年煤炭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截至2021年末,全国煤炭储量达到2078.85亿吨,实了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10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中回顾了近十年煤炭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2023年市场走势预测和对未来重点工作安排,现整理如下:

近十年煤炭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截至2021年末,全国煤炭储量达到2078.85亿吨,实了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10年来,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智能化煤矿加快建设,先进产能比重大幅提高,生产煤矿产能超过44 亿吨/年,全国煤炭产量由2016年最低的34.1 亿吨,快速增加到2022年的45.6亿吨,6年增加11.5亿吨。煤炭国内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做到了基本自给,守住了工业和民生用能底线。

从亿吨级产煤省 (区) 数量变化看,2022年,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的省 (区)有6个,比2012 年减少3个原煤产量39.6亿吨,比2012年增加15.2亿吨。从中东西部地区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变化看,西部地区占比由54.4%上升到60.7%,中部地区占比稳定在33.7%,东部地区占比由7.2%下降到3.2%,东北地区占比由4.7%下降到2.4%。从主要产煤省 (区) 原煤产量变化看,晋陕蒙新等4省 (区)原煤产量由25.4亿吨增加到36.9亿吨,占全国的比重由64.3%提高到80.9%;山西、内蒙古年原煤产量迈入10亿吨级行列。其中,鄂尔多斯、榆林年原煤产量分别由6.39 亿吨、3.18亿吨增加到7.22亿吨、5.82亿吨,成功迈入5亿吨级“俱乐部”,两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4.2%提高到28.6%。

10年来,全国煤矿数量由1.3万处减少到4400 处以内;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由850处左右发展到1200处以上,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65%左右提高到85%左右;年产千万吨级的生产煤矿由33处发展到79处,产能由4.5亿吨/年提高到12.8亿吨/年,安全高效煤矿数量由406处发展到1146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0%左右提升到70%以上。智能化煤矿建设从无到有,截至2022年底,建成智能化煤矿572 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19 处,31种煤矿机器人在煤矿现场应用。全国煤矿平均单井(矿)产能由38万吨/年左右提高到120万吨/年以上,人均生产效率由750吨/年提高到1800 吨/年。大型煤炭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15家煤炭企业原煤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原煤产量26.0亿吨;其中7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亿吨,原煤产量20.6亿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5.2%。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建成国家及行业级研发平台149 个,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及示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等各类国家重大、重点项目 110余项。大型矿井建设、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燃煤超低排放发电、高效煤粉型和水煤浆浆体化工业锅炉、现代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煤机装备和大型粉煤气化技术实现国产化煤机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供应体系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体系。

安全高效煤矿成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示范样板,平均原煤工效达到 16.78吨/工,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0069,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0年来,全国煤矿事故总量由779起减少到168起下降78.4%;重特大事故由16起减少到零起;死亡人数由1384人减少到245 人,下降82.3%;百万吨死亡率由0.374减少到0.054,下降85.6%;实现了煤矿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四个大幅下降”。

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及2023年市场走势预测

2022年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煤炭供应方面,一是国内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国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二是煤炭进口量减少。全国煤炭进口量2.93亿吨,同比下降9.2%;出口煤炭400万吨,同比增长53.7%;煤炭净进口2.89亿吨,同比下降 9.8%。三是煤炭转运能力提高。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26.8亿吨以上,同比增长3.9%;其中,电煤发运量21.8亿吨,同比增长8.7%。全国主要港口内贸煤发运量约7.3亿吨,同比下降1.8%。煤炭库存方面,截止2022年12 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600万吨,同比增长26.6%;全国主要港口存煤5530万吨,同比下降6.8%,其中,环渤海主要港口存煤2385万吨,同比增长7.5%;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75亿吨,同比增长6.0%,6月份以来存煤量持续保持在1.7亿吨以上的历史高位。煤炭价格方面,一是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彰显稳价作用。2022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5500 大卡下水煤)全年均价为722元/吨,同比上涨73元/吨,年内峰谷差在9元/吨左右,发挥了煤炭市场的“稳定器”作用。二是煤炭市场现货价格向合理区间回归。受国际能源价格大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二季度以后价格呈现高位波动态势,年内价格峰谷差达到900元/吨左右;10月份以后,随着我国动力煤供需形势逐步改善、煤炭进口快速恢复,动力煤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年末北方港口动力煤市场价格较年内高点下降500元/吨,并继续向合理区间回归。三是炼焦煤价格上涨。山西吕梁部分主焦煤长协合同全年均价2240元/吨,同比上涨600元/吨。CCTD 山西焦肥精煤综合售价全年均价2664元/吨,同比上涨338 元/吨。四是国际煤炭市场价格高位波动。国际主流市场煤炭价格受能源整体供应紧张影响保持高位震荡,澳大利亚、印尼煤炭年均离岸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10%和127%。行业效益方面,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利润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 44.3%;应收账款5320.1亿元,同比增长23.1%;资产负债率60.7%。前5家、前1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占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5.9%和33.6%,经济效益进一步向资源条件好的企业集中。初步分析,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67.4%,利润总额仅占全行业的 41.8%。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各环节和煤矿生产区域利润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4.4%,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0%。

2023年煤炭市场走势分析:从煤炭需求看,预计2023年煤炭需求将保持适度增加。从煤炭供应看,预计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将保持增长、增幅回落。煤炭进口形势逐步改善,进口煤进一步发挥调节补充国内煤炭市场的积极作用。综合判断,2023年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增强,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继续加强,市场总体预期稳定向好,煤炭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预计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但当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加之受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水电和新能源出力情况、安全环保约束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区域性、时段性、品种性的煤炭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按照“安全可控、多元协同、绿色低碳、集约高效、数字引领、开放合作”的原则,把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煤炭“双碳”战略发展路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组合发展提升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将能源资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二是着力提升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加强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增加后备资源储量;有序释放先进产能,优化煤炭资源配置,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智能化煤矿,提高煤炭大型矿区产能接续和稳定供应能力。推进煤炭运输方式变革,提升重点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跨区域调配能力。推进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有效平抑煤炭市场需求波动。严格煤矿系统管理,强化生产合理布局和重大灾害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煤矿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

三是着力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攻坚。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构建煤炭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强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和散煤综合治理,建立低碳循环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促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战略转型。

四是着力建设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煤炭产业为支撑,绿色低碳经济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煤炭与新能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业优质品牌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打造具有技术领先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煤基产业链为核心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煤炭经济增长新引擎。

五是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培训体系,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厚植创新驱动根基。搭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集聚力量进行基础性、原创性科技攻关,打造开放创新生态,让煤炭行业成为更多创新成果策源地。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壮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力量。

六是着力健全完善高标准煤炭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统筹考虑煤矿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不同企业历史背景、资源条件、费用成本和经营能力的差异性,合理确定动力煤价格调控区间,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煤炭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强化煤炭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煤炭行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