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该报告在广泛收集北方各个城市供暖数据和环境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构建了包括经济性、能效、清洁性和社会满意度四大方面,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北方107个城市的供暖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报告发现,北京、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宁夏等省份集中供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总体较好。部分地区由于冬季严寒气候和供暖期长、以煤为主的供暖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暖能效及环境效益。
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江宇娟介绍,自2016年以来,我国支持清洁供暖的政策逐步发力,在政策指导支持下,尤其是城镇化的推进,推动了北方供暖面积的快速增长。目前,北方城市形成了集中供热,主要以热电联产和锅炉房供热为主,占整体供热能力9成以上。未来,随着城镇化推进,集中供热将有更多的需求,其他供热形式供暖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大气污染治理将倒逼供热更加清洁多元化。 报告指出,随着清洁供暖改造不断走向深入,集中供暖作为其中一种重要供暖方式也在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但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供暖能源结构和粗放的供暖方式仍对环境、生态和能源供给构成挑战,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依旧存在。
“北方地区形成了以集中供热为主、多种方式补充的格局。”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牛小化指出,今后城市供热主导方向还是以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利用为主,可再生能源为辅,并且要做好燃气锅炉、35蒸吨/小时及以上大型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传统的锅炉如何进行升级转变?牛小化表示,从燃煤锅炉来说主要是推广煤粉、水煤浆燃烧的技术,天然气锅炉主要是做低氮改造。
报告建议,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保障居民在蓝天白云下温暖过冬,未来包括集中供暖在内的清洁供暖改造仍需加强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推动供暖事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向 “绿色”“低碳”“舒适”“智慧”方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是重点也是难点。北方农村地区居民传统的取暖方式可以兼顾炊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建议,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向清洁用能转变,把炊事和热水用能考虑进去。武涌称,通过对散煤、生物质、空气热泵、电热蓄能采暖器等不同的取暖方式进行经济性比较,最终认为生物质采暖更好,年均运行费用、总费用都是低的,同时符合农村居民过去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