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供热网报道:当传统行业遇到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将产生怎样的嬗变,供热行业给出了最新的答案。
我国清洁供热率总体已达70%
“随着清洁供热工作的深入推进,截至目前,我国清洁供热率总体上已达70%。”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峰会上,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CHIC)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从清洁供热发展整体状况看,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清洁供热产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也逐步扩大,产业链日渐形成,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也渐次升级。
“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我国供热面积还将进一步增长,未来,南方地区将成为供暖市场的蓝海。在‘双碳’目标下,供热需求“存量”的低碳转型和“增量”的清洁低碳化任重道远,加快推动传统供热向清洁供热转变的任务艰巨。”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说。
峰会期间,CHIC发布的《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作为深度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的重要手段,智慧供热将支持供热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正成为我国供热行业的新焦点。
运作粗放、效率较低等问题明显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表示,虽然我国的清洁供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长期以来,清洁供暖工作仍面临着运作粗放、效率较低等难题,政策执行走样、一刀切的情形时有发生,热价改革迟缓,财政补贴难以为继。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供热管网能效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秘书长周春说,随着城市集中供热产业的发展和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大,供热管网结构越来越复杂。比如,部分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存在着管道老化、腐蚀严重、热能浪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部分供热系统调控技术水平落后,企业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对整个供热系统精准控制,过量供热和供热不足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来看,我国供热管网中很大一部分热量因为热损失而浪费掉了。”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帅坦言,在“双碳”目标下,供热管道的保温性能好坏应引起高度重视。
多位专家指出,全面提升供热效能与智慧化水平,将是破解供热行业上述问题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新型的供热局面。
将逐步走向高效、智慧、精细化
周宏春认为,在碳中和导向下,清洁供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供热行业开始迈向智慧供热新时代。
那么,如何实现智慧供热?周宏春表示,在热源选择上,不仅要多元化,而且要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尽可能做到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品味对口、管理智能,以技术可行、能耗较少、环境友好、经济合理的途径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热量。而在用户端,则倡导高效集约。
如今,随着供热系统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智慧供热在提升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提升经济效益和供热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搭建‘源网荷储’智慧供热系统管控云平台的升级版,完善供热系统的室内温控、末端分户调节装置、楼宇和热力站智能调控计量装置等智能感知设备,提升供热系统管控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实现量的全面提升的同时,达到精准供热、按需送热,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还有助于降低供热系统的碳排放。”周春说。
“现实中要全面了解热网的每一米管道非常困难。目前可通过分布式管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区域供热管道及井室的安全运行状态,对异常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对于提高管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降低能耗等有重要的意义。”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王帅说,“尤其是针对老旧管网泄漏问题,我们通过无人机进行红外温度测量,可一次性巡检整条管网,为客户提供分析报告,从而解决老旧管网泄漏难题。”
在北京创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继星看来,通过搭建智慧能源平台,利用AI技术驱动区域清洁供热系统,可以实现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智能联动、优化控制,大大提升系统的效能。
据谢继星介绍,他们在山西忻州地区实施的农村供暖项目,在零下35度的极限情况下,通过全面采集管控能源系统温度、压力、流量、热量、功率、电量等全要素数据,结合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技术形成动态化的负荷预测,形成了多维度、全要素的智能优化运行策略,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空气源热泵系统以前经常错误地除霜,优化后则有霜除霜、无霜不除。通过智慧供暖,每季能耗费用省6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