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供热网讯:内蒙谷赤峰学院主动适应“新工科”产教融合的发展导向,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低碳供热等重大民生问题,结合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为试点,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建成了以专门培养供热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为特色的专业,并形成了“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呼应行业趋势,主动推动教学转型
为了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也为了满足地方需求、呼应供热行业发展趋势,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和赤峰富龙热力集团的支持下,赤峰学院建环专业于2015年以供热方向为特色开始一本招生。
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对建环专业实习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形成“345”育人模式。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集中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学校逐步形成了“技能、技术、应用研究”三个教学阶段、“专业、校内、企业、行业”四个层次、“人才目标、工程思维、学术氛围、质量监控、持续改进”五个维度的全周期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优化。
2015年,在赤峰学院转型发展的推动下,建环专业按照“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更新用人理念,实行师资特聘、行业招聘、专兼结合的政策。在学生就业上,以充分就业为导向,倒逼专业改革、教学改革、实习实践改革,紧贴实际工程应用。
2016年始,根据供热行业特定人才需求,逐步完善建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索以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10位教师完成了清华大学建环相关专业的进修访学;引进3位行业专家、1位自主培养的“双师型”教师;聘请20余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示范课程、指导实践、参与评价。
创新课程体系,持续改进培养模式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及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强化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典型工程的诊断调试、面向行业的专项调研和综合性工程设计,深入开展实际工程问题的测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上,通过大作业对学生的技术水平、工程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综合培养,强调实践对理论的浸入融合,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情怀,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构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学校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培养真正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实施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模式。学校将实践教学融入四学年八学期,结合课程大作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环节,做到实习实践实战化,真正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以实践教学为纽带,建立“校、研、行、企”四方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与不同机构联合,有效汇聚多方力量,在集中实习、理论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群策群力,不仅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而且形成了“校、研、行、企”四方共赢的局面。既解决了社会的迫切需求,又锻炼和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还提高了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背景下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开展科研探索,校企联合务求实效
建环专业师生参与企业的热网节能诊断,服务60多个小区的冬季供热,参与行业调研,调研范围覆盖十余个省市。学校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高水平科研活动:2018年以来,连续4届学生在中国供热学术年会上获评优秀论文20余篇,7人次获热力新秀奖,获3项优秀论文金奖。学校已有2年获评优秀组织奖。已毕业学生中,近3年参与地方行业标准制定1项,获行业论文金奖2人次。
通过“校、研、行、企”联合教学,学校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教学团队。同时,为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践行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学校整合学科资源和研究领域,将学科方向凝练于工业余热、生物质能应用和大温差供热等3个方面。经建设与探索,学校获批内蒙古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实践课程1门。
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仍在继续中,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为地方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为践行自治区的新发展理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