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

6010 0 0 0 关键词: 能源转型 能源结构 能源安全   

2024
08/29
10:36
来源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清洁能源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围绕“能源行业如何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能源评论》杂志邀请四位访谈专家——叶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雪梅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魏明奎 国家电网有限公

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清洁能源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围绕“能源行业如何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能源评论》杂志邀请四位访谈专家——

叶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雪梅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教授

魏明奎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副总工程师兼发展规划部主任

郭海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

共同探讨西部地区如何利用能源资源优势,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文/本刊记者 王若溪 特约记者 夏春)

《能源评论》: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在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模式两方面具备哪些优势和潜力?面临何种挑战和限制?又有哪些新的任务?

叶春: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西部地区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开发和发展等方面,西部地区具备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日照充足,适合光伏发电。内蒙古、新疆等地风力资源丰富,风电开发条件优越。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适合水电开发。青海、西藏等地具备地热能开发的潜力。此外,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宁夏现代煤化工产业为传统能源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提供了基础。这些资源不仅能满足自身能源需求,还能通过“西电东送”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提供能源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利用。“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开发给予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有助于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适合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青海等地已经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具备较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可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在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需要持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进一步升级和扩建输电网络和能源储存设施,以保障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利用。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在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应用上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能源开发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未来,西部地区需要积极发展绿色能源,推动能源产业的低碳化和生态化,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的繁荣;推进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企业和产业集群。

魏明奎:“双碳”目标下,西部地区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为西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后发优势明显,与能源结构优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西南地区为例,区域内水、风、光等清洁能源以及天然气和抽水蓄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同时,西南地区电力送受一体化枢纽平台也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坚强的网架基础。

除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地形多变,地质灾害频发,清洁能源开发和能源设施运维难度大。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同时,西南地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站址走廊资源稀缺,输电通道密集,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清洁能源开发外送。能源基地西移也对设备选型、输电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西南地区用电需求增长迅速,在确保本地用能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西电东送”能力,确保“西电东送”战略持续稳定实施。同时,西部地区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服务战略腹地建设和国家战略备份计划实施,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积极推动建设送受一体化大枢纽、大平台,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在“双碳”目标下,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开发、并网、送出、消纳,积极推动区域内电能替代进程。

《能源评论》:“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对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能源转型的新形势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提升工程输送能力?

魏明奎:“西电东送”是我国一项重大的能源发展战略,它的实施为西部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西南地区来看,当前,“西电东送”面临以下方面的挑战:一是西南地区交流同步电网体量偏小、网架偏弱,跨区直流“大进大出”“同送同受”格局下交流系统安全稳定承载能力不足。二是送端省份内需电力需求旺盛,自用和外送矛盾加剧。三是跨区通道灵活互济能力不足,大部分电量依托国家计划、政府间协议等刚性执行,送电方向、时间、价格相对固定,无法及时根据电力供需形势和市场价格进行灵活调整,极端情况下对送端省份支援能力有限。四是新能源富集地区外送通道建设难度大,电价已不具备竞争优势。五是送受端电源同质化加剧供需矛盾,受端省份调峰需求增大。六是新能源消纳省间壁垒仍然存在,限制送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因此,提升电力输送能力应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区域交流同步电网规模,提升电网承载能力,探索“接续送电”新模式,提升跨区电力互济能力,缓解自用和外送矛盾;完善跨区送电市场机制,适应电力保供、绿色转型新形势;秉持“团结治网”理念,在现有体制下充分发挥区域电网公司作用,有效破除清洁能源消纳的省间壁垒;积极打造西南“清洁能源大基地、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送受一体枢纽、资源配置大平台”,实现电网功能结构整体跃升,为“西电东送”提供强力支撑。

郭海涛:当前,“西气东输”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资源总量受限。随着西部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供给能力受到挑战,需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开拓新的国内外天然气资源来源。

其次,我国天然气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西气东输”管道建设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提升管道的总体运输能力和效率。

最后,天然气管网运行风险加剧。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各种自然灾害对管网安全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

提升输送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优化管道设计,采用更大口径、更高强度的钢管道。二是优化管道走向和布局,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形成更加完善的天然气供应网络,提升系统运输能力,降低能耗和泄漏风险。三是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监测技术和设备,实现对管道运行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四是加大储气设施投入力度,如地下储气库等,提高储气能力,提升管网综合服务能力。

>>7月1日,巴州—铁干里克—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架通,这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投运后,将推进新疆与青海电网互联。

《能源评论》:西部地区在承担“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任务的同时,还需加强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对于挖掘新能源本地化消纳潜力、打造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西部地区该如何布局发力?

叶春:西部地区可从以下几方面规划以实现就地消纳:一是发展本地产业。引导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本地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实现就地消纳。扶持新能源设备制造、维护等相关产业,形成新能源产业链,提高本地电力消纳能力。二是扩大电力消费市场。支持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电力需求大且稳定的新兴产业在西部布局,推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进西部地区的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电气化进程,增加本地电力消费。三是提升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推广智能家居设备,增加本地用电量。推动农村地区的电气化进程,替代传统燃料,提升农村用电量。

为打造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西部地区可以在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统筹各类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形式的储能项目提升储能能力,平衡电力供需,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推广家庭和企业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提高电力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建设智能电网和微电网,优化电力调度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支持多种能源形式的接入和消纳。

同时,西部地区应创新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绿电交易市场,促进绿电市场化交易,提高绿电消纳效率。发展电力现货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力交易灵活性。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新能源消纳项目和多能互补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促进项目落地。鼓励、引导企业和居民使用绿电,提高本地绿电消纳比例。

郑雪梅: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装机持续高速增长,局部地区消纳问题逐渐显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西部地区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建立短期现货交易平台,打破地区间的电力交易壁垒,增强省际互济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二是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绿色电力优势,吸引高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增强其能源消纳潜力。三是加大对本地能源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对本地能源的需求,促进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四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电力供应、分布式电源全额自发自用、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就地消纳模式,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提升消纳效率。

《能源评论》: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有哪些?这与西部的可再生能源优势如何形成叠加效应?

叶春:西部地区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具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环境优良等多方面的优势。西部一些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集聚区,为进一步发展绿色产业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西部地区在新能源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逐渐具备竞争力。

丰富的绿色电力资源不仅为绿色产业提供清洁的能源选择,提升环保效益,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带动储能、电动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有望成为中国绿色产业的重要基地,为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用绿色电力生产的产品能满足市场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拓展市场空间。

郑雪梅: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多样,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因而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具备显著的生态比较优势。近年来,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倾斜性支持政策为西部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条件,在吸引投资和技术引进的同时,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和区域经济转型。

魏明奎:丰富的绿色电力可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可靠、清洁的能源保障,有助于确保绿色产业健康可持续生产运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生产行业本身构成庞大的绿色产业。大规模绿色电力生产、送出、消纳需要其他上下游绿色产业支撑,比如多晶硅、光伏组件生产等绿色装备制造产业,以及绿电交易服务产业等。

郭海涛: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随着开发的深入,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持。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变,西部地区高比例新能源有利于用能敏感型和碳排放敏感型产业落地,传统化石能源支持的高排放产业逐步转化为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链增量空间大,研发、生产、销售、运维在西部地区不断延伸和拓展,叠加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能源数字化等新领域、新业态,新能源产业自身的绿色化发展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化提供强大的支撑。

《能源评论》:除了“东数西算”“绿色制造”等产业,西部地区还可以抓住哪些机遇?

叶春:西部地区还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农业现代化、旅游与文化、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部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可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提供低成本、低碳的电力支持。同时,锂、镍、钴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让西部地区成为电池制造的重要原材料基地,有利于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西部地区可以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充足的资源原材料,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还可以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家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西部地区成为全国大数据中心的重要基地。西部地区气候适宜,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和运行维护。西部地区可以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吸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形成数据产业集群。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各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郑雪梅:“东数西算”和“绿色制造”战略的实施,推动了西部地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助推中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也为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契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西北五省区,基于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能源合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西南地区,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加快推进,经济高速发展推动能源需求增加,促进川渝两地能源领域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加快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 2023年2月9日,甘肃酒泉,“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现场。

《能源评论》:西部地区是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脆弱区。能源电力行业如何通过规划、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举措,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叶春:能源电力行业作为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力量,必须在发展中践行绿色理念,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协同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在规划开发阶段,加强综合布局。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在生态脆弱区进行大规模开发。结合西部各省区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特点,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布局能源项目。加强环境评估与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在技术方面,一是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推动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等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升新能源的利用率和稳定性。二是要推广环保技术。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降低传统能源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与能源管理。建设智能电网,提升电网的调度和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加快开发和应用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用能数据,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耗等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在市场方面,建立和完善绿色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扩大绿电交易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制定合理的电价机制,体现环境成本,鼓励企业和消费者使用清洁能源。给予清洁能源项目和环保技术应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激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进碳排放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碳排放,促进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在社会治理方面,西部地区需要加大公众参与与宣传力度。充分听取公众对能源项目规划和实施的意见,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共同推动绿色发展。同时,鼓励和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认证和环保标识,推动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环保附加值。

在综合协调机制方面,一是要注重多部门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要加强法律法规保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到位。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维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底线。

郑雪梅:推进高质量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一是需着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利用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重要途径。二是根据西部地区地质地貌特征,合理规划能源电力项目布局,避免在生态脆弱区域设立发电基础设施。三是将电力发电设施与智能技术相结合,促进发电技术创新,通过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四是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通过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来降低碳排放,统筹发展和生态目标。

魏明奎:从国网西南分部的实践来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在规划阶段,将统筹发展和生态作为基本原则开展相关工作。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高效方面转变,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科学选站选线,最大程度避开生态敏感区。

在技术方面,加强电力施工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比如,采用GIL管廊技术穿越生态敏感地段,采用更为环保的杆塔、导线、金具制造技术,对施工器械进行节能设备替代等。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碳捕获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减少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电力消费侧加快电能替代进程,降低用能侧化石能源消费比例。

在市场方面,积极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鼓励企业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市场交易机制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需要引导电力生产和消费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强化科普,积极引导健康的用能侧绿电电价期望,通过电价保障,为绿色电力发展提供健康成长空间。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183310134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