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央企多领域低碳转型升级之路 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杜雨萌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循环经济 乐东电厂        收藏 0   

2024
05/29
19:05
证券日报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今年5月13日至5月19日,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如期举行,这也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开展的“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融媒体采访活动,实地探访央企绿色智能发展之路。向“绿”而行彰显高质量发展底色从传统高排放高

今年5月13日至5月19日,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如期举行,这也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开展的“走进新国企·向新而行 智造未来”融媒体采访活动,实地探访央企绿色智能发展之路。

向“绿”而行

彰显高质量发展底色

从传统高排放高污染的火电厂转变为环境友好的“绿电厂”,实现超低排放是关键一步。作为目前海南省唯一一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电厂,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国家能源集团乐东电厂(以下简称“乐东电厂”)自2018年投资2.3亿元进行机组环保提标改造以来,其机组已实现“3个近零”排放:全过程粉尘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近“零”排放;烟囱消白烟,实现视觉“零”排放;废水“零”排放。

超低排放,即指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低,氮氧化物可以实现燃用天然气的环境效益。相较于传统火电排放标准,超低排放代表着更低的排放限值管控。

“可以说,目前乐东电厂已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最清洁环保的燃煤电厂。”乐东电厂运行部三值值长张世奇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欧美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是200毫克/标准立方米,国内超低排放标准是30毫克/标准立方米至50毫克/标准立方米;欧美电厂的烟尘排放标准是30毫克/标准立方米,国内超低排放标准是10毫克/标准立方米。而从乐东电厂来看,目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指标降到了1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内,烟尘排放指标则降到了1毫克/标准立方米,开创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的先河。

通过技术达成产业绿色升级的还有中国建筑旗下中国建筑国际的中建海龙珠海基地,在这里,“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也已成为现实。

走进全封闭降噪隔尘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以及产线上忙碌的机器人和技术人员。在这个将工地“搬进”了工厂的模块化集成建筑施工现场,几乎看不到飞扬的粉尘,听不到嘈杂的噪音。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告诉记者,模块化集成建筑是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技术,其在方案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建筑以建筑功能为依据进行划分,将每个功能单元拆分成多个空间单元模块,然后在工厂或生产线上,将多个构件和零部件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块,再将多个模块运到现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模块化集成建筑能够在工厂内完成90%的施工内容,将建造时间压缩至原来的20%,有效减轻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并减少了场地占用,显著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

如果说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是借助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那么,中国节能旗下的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和科技”),则在深耕照明主业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自身持续向智慧城市领域深入转型。

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新区,一盏盏外形似银杏叶的LED智慧照明路灯,不仅照亮了城市道路,而且,集成了照明、交管、信息发布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慧合杆,背后映射的正是城市照明系统的节能环保与数智化升级。

据晶和科技副总经理温莉萍介绍,在这些运营项目中,通过给灯具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布署智慧照明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灯具“一张网”的智慧管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晶和科技在全国累计投运管理项目60多个。投运项目全运营期可实现节电约21亿度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过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0多万吨。

多领域将加快启动

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节能降碳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由于央企在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也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单位。

随着近年来央企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尤其是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开发绿色低碳新产品、着力建设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探索延伸零碳产业等,《证券日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2023年,央企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同比下降了3.6%和3%。

“未来,央企要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着力标准升级、设备更新、AI赋能,碳排放‘双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此前公开说。

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副局长汪洋称,下一步,央企要自觉肩负起职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优化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投资布局。

事实上,“十四五”以来我国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相当于少消耗化石能源约3.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9亿吨。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8亿千瓦,占全球比重约40%。

尽管我国节能降碳已取得不俗成绩,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指出,当前,我国仍有超过10%的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

赵辰昕表示,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建筑、钢铁、炼油、合成氨、电解铝、水泥、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与此同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对节能降碳项目支持力度。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证券日报,作者: 杜雨萌。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