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幸福色”

来源:齐鲁网 作者:赵桂升 关键词: 绿色低碳 核能供热 零碳供暖        收藏 0   

2023
07/19
10:12
齐鲁网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经历一次根本性变革。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发18号文件”,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经历一次根本性变革。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发18号文件”,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发展的巨大关心关怀和信任期望,是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扛牢使命担当,出台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细化确定160项重点任务,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如今,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效如何?

7月17日,山东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烟台正式启动。活动邀请来自全国二十余家中央新闻网站和省、市级重点新闻网站的媒体记者,走进烟台、潍坊、济南等地,深入宣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成效做法,“碳”寻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

发展绿色建筑,提供可总结、可复制的“山东经验”。

目前,烟台市首个高端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飞龙集团创新研发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中。

什么是超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依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因其具有保温强、气密好、用能少、噪声低、空气佳等诸多优点,正逐步发展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方向,也是山东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那么,一栋大楼如何做到超低能耗?以该项目为例,建筑门窗采用飞龙集团自主研发的隔热100系列超低能耗门窗,保温系数达到0.99,与传统门窗相比可节约能耗一倍以上;外墙保温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室内使用高效的新风热回收系统,最大程度利用已有热量,热回收效率达75%以上;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同时,运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可调节外遮阳等数项绿色节能技术。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将节约用电达249万度,年节约标煤约27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41吨。

烟台发展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是山东在住建领域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印发《山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开展绿色低碳县城和乡村建设,包括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建设绿色宜居乡村、推广绿色低碳农房、推动农房用能结构调整等。全省推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绿色建筑标识模式,组建绿色建筑专家库,94个项目获评星级绿色建筑。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储备项目库,累计征集入库项目近200个。

此外,山东还推动绿色建筑地方立法,组织创建绿色城市试点。编制发布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完善地方标准体系。稳步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修订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将能效水平再提升20%。贯彻落实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山东建成节能建筑4.57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845.33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33亿平方米,2022年占城镇新开工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一系列“碳”路动作,为住建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总结、可复制的“山东经验”。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核能供热助推“零碳”供暖。

习惯了传统的煤炭供热,谁能想到烧暖气也能用核能?

作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海阳市已经实现了区域核能供热,国家电投海阳核电项目运营的“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个供暖季,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456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约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1万吨、氮氧化物约4400吨、二氧化硫约4650吨、烟尘约2700吨。

从一组组数据可以清晰看到,核能供热工程不仅推动降碳指标的实现,而且也节省了多方成本,海阳市实现核能供热后,居民的取暖价格每平米下降了一块钱,热力公司在一个供暖季,一台40吨的燃煤锅炉可节省电费、人力等成本达300余万元。

目前,该项目三期工程5、6号机组与一体化小型堆示范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投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单台机组抽汽供热工程,可满足100万居民的冬季清洁取暖需求,供暖区域可达烟台、威海、青岛等地,为我国冬季清洁取暖的“山东方案”再添新示范。

今年以来,山东在能源领域的“碳”索步履不停,比如,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首批潍坊1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中欧制造国际企业港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暨8兆瓦光伏新项目成功签约、淄博打造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膜—电堆—发电机—整车”的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等等,风电、光电、核能、氢能……一系列用电用能领域的新思路、新举措,正在让山东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助推可持续发展。

全新海洋发展模式,科技赋予发展力量。

驾舟踏浪,海中采摘,池中摸鱼,鸥鸟为伴……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里人声鼎沸,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正尽情与大海“零距离”接触;而本土渔民们则披着朝霞驾船收获海带,一派生机盎然的繁忙景象。这些场景,均源自于威海荣成大力推广的科技兴海、生态护海的全新海洋发展模式。

作为山东首家5G海洋牧场,荣成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探索实施“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利用5G+全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海洋水质、营养成分和养殖品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海洋牧场智慧能效管理平台精准调控管理,牧场10万亩海区年固碳量42.5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吨以上,降低生产用能成本25%,增加产量15%。

同样在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从2013年一期建成投产以来,百发已累计从大海中要水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目前日供水约占青岛用水的10%,缓解了青岛地区的缺水,节省了大量的淡水,成为淡水资源的有效守护者。

发力海洋碳汇也是山东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今年1月1日,由驻青科研院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编制的我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正式实施,为推动开展海洋碳汇能力核算与区域比较提供了方法遵循。

除此之外,全国首单湿地碳汇贷落地青岛胶州、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筹建、烟台高新区的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海域资源“进场交易”模式等等,一系列“先行先试”动作,不断为山东集聚海洋科研优势,为推进海洋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舟至中流催帆竞,击楫勇进破浪行。我们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山东必将坚定扛牢“绿色担当”,积极创新、勇于开拓,凝聚全方位推动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扎实做好生态碳汇的“加法”,落实碳排放的“减法”,不断破解“低碳难题”,涵养“绿色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山东力量”。(文/赵桂升)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齐鲁网,作者: 赵桂升。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