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央深改委《意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催生哪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58010 0 0 0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2023
07/12
23:26
来源
财联社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7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会议提出,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

7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会议提出,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要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做好电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那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催生哪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哪里?极端气候条件下,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围绕上述问题,财联社记者专访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

财联社:此次会议提出推动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你看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会催生哪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袁家海: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源网荷储各环节均会催生大量新技术、新模式。

在电源侧,传统电源、新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与碳捕集改造技术,新型海上风电技术,新型光伏系统、高效光伏电池生产技术,风机及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等将进一步革新,还会催生新一代的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新一代核电技术也将迎来新发展。

在电网侧,新型电力系统对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直流输电装备技术、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技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技术等先进电网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用户侧,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用户将主动参与电力生产和平衡,用户侧微电网核心技术、用户侧能效诊断与提升技术、虚拟电厂等技术将步入发展的新阶段。

储能方面,电化学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长短时储能以及构网型储能技术都将快速发展。此外,电力行业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还会促进火储联合调频、共享储能、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

财联社:此次会议也强调,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在你看来,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哪里?

袁家海:首先,要兼顾“双碳”减排需求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一方面需要煤电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过渡,要实现“主力电源到灵活电源再到备用电源”的功能转型,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兜底保障和灵活调节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规划统筹各类资源衔接,源网荷储多维度协同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并辅以一定的市场机制来引导灵活性资源在不同市场中更大程度释放其灵活性潜力。

其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加快技术创新。目前我国电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尚存短板,个别技术领域同世界能源电力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在CCUS技术、长时储能、大功率柔性输变电装备、关键元器件等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技术、装备、材料亟需攻关突破,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创新潜力。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还需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电力市场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亟待完善,通过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和送受端协同来解决大型风光基地跨区消纳限制,实现“电从远方来”;以分布式交易为突破口加强可再生能源就近生产消纳,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水平,实现“藏电于民”。

财联社:入夏以来,多地迎来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走高。请问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解决好哪些问题?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稳定?

袁家海:近年来极端天气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电力供需大幅度波动带来的电力可靠供应的问题。

保证极端天气下电力可靠供应的关键是经济合理地调动电力系统供需两侧资源的保供能力,在社会经济可承受范围内解决时段性、区域性的供需失衡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要从资源规划部署、市场协同、合理补偿、预警信息、应急保障等方面继续完善提升电力保供机制。

首先,明确电力系统供需两侧资源应对短时尖峰电力结构性矛盾的功能定位,从技术层面合理部署多元化资源来适配不同负荷段的需求;其次,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与合理的场外保供补偿(例如需求响应补偿、容量补偿)相结合,深度挖掘供需双侧的保供积极性;然后,极端气候条件下用电负荷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精准的气象信息预测是电力保供预警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提前做好供用电预案部署;最后,还需充分考虑突发供用电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快速响应、应急抢险、恢复重建等全方位处置方案。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财联社,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