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现有热电联产供热潜力,减少对天然气过分依赖
北方清洁供暖应避免盲目跟风
" 一方面现有大型热电厂尚有超过其供热量40%的低温余热可以利用,一方面大温差长距离输送技术使大规模利用电厂余热成为现实,所以深挖现有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的供热潜力是实现城市清洁供热的主要途径。"3月末,在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协办的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清洁供暖公开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付林的一席话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共鸣。
谨慎发展天然气供暖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与能源安全、大气污染治理雾霾、低碳发展缓解气候变化三大"危机"。
2016年,我国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83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017年底出现的用气短缺现象,仅增加了约200亿立方米的采暖需求。
" 长远来看,无论从能源安全、大气清洁还是缓解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天然气都不是最终的解决途径。我国只有靠'能源革命'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才可破解3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中长期看来,燃煤热电联产仍是我国热源、电源主力军,发展天然气供热步伐需慎重,宝贵的天然气理应用于调峰发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燃气热电联产应格外珍惜天然气这种高品质化石能源应用的每个环节,不仅发电、供热,更要关注排烟余热、循环冷凝水等余热的梯级利用。"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荣呼吁说,"无论是北京还是北方地区其他省份,只有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多能源互补耦合,减少对天然气过分依赖,科学推进、保障供暖才是正道。""城市、县镇、农村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对于'煤改气''煤改电'等供暖政策,要避免盲目跟风,应从实际出发,由效果导向,寻找正确的改革路线。"付林表示。
热量核算机制 亟须开展新一轮改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部分供热企业面临着城镇化发展热源不足、大气治理清洁热源建设、热源成本提高等诸多难题。对于清洁供暖,除了技术路线上的探索,还须推动供热行业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供热企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保障民生、捍卫蓝天、发展企业"三赢的局面。
在江亿看来,我国热量核算机制亟须开展新一轮的改革。他认为,热是商品,按照热量计量收费是基本原则,这可以促进节能,热量核算机制改革难点在于解决"早期高能耗建筑高于热量基准值部分的热量由谁承担"的问题,这一成本应将由供热企业承担转为由社会独立机构承担,使供热企业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如何计量是关键。我国流行的居住方式是多户合聚的公寓楼,分户计量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分户计量为按照楼栋或按照热力站计量热量,既可得到真实的供热量,也与保温水平和平均过热状况对应。除此之外,集中供热应该推进降低回水温度,有利于低品位余热的利用,应在热源厂与供热企业之间建立推广机制,提高双方推进节能的积极性。
" 总体来看,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革成效显著,但在居民住宅热费计量改革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牛小化在上述论坛发出呼吁,"实现热费计量收费合理化需要政府多个部门、供热企业以及老百姓共同努力,只有理顺供热行业上下游价格体系,解决好收益分配机制,公平和效益兼顾,制定适合各地情况的技术路线,改革才能真正既惠及民生又让供热行业可持续发展。"
原文由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邓卓昆发表,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