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供热网讯:在生态环境部起草《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范围,对农村煤改气“量价齐保”、提供财政支持后,河北省也于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天然气价格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天然气输配环节加强价格监管、减少供气层级,有效降低各环节费用,推动天然气使用。此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城燃企业理顺气价, 保障合理售气利润,同时也为“煤改气”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受访人士均表示,政策“礼包”有利于增强下游城燃公司“煤改气”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降低终端用气成本,可谓双赢。但政策如何落地、执行力度能否达到预期仍待观察。
终端城燃企业有望“解压”
为进一步完善气价形成机制、规范气价政策,《通知》指出,要大力降低中间环节费用,包括跨县的省网管输费以及县域内城燃配气管网之间的转供代输费用,并明确转供代输环节价格政策,直指农村“煤改气”用气价格。在理顺“煤改气”供气价格的同时,城燃企业的供气成本将大幅下降,市场对“煤改气”运营企业盈利问题的担忧也将迎刃而解。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河北为了大规模推进农村“煤改气”,一些乡镇和农村被拆分为不同的燃气经营区域,因此也成立了不少新的燃气公司。但由于没有管输气源,只能向周边经营成熟的燃气公司寻求层层转供代输,而其收费标准却是“空白区”。“例如,一家河北邢台的终端燃气公司,气源要经过中石油、河北省管网和邢台天然气公司。终端燃气公司的气价已经是经过层层‘加码’后的价格了。”
此次《通知》的发布则有望改变这一问题。
根据《通知》,转供代输环节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级,未获得立项批复或未经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转供代输管道不得擅自定价和收费。转供代输价格按照输气管道长度每10公里0.01元/立方米的原则核定,且整条管道核定终端价格控制在上一级省内短途管输价格30%以内,最高不超过0.06元/立方米。对没有实质性管网投入或不需要提供输气服务的加价,要予以取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来看,明确农村燃气管网收费标准很有必要且非常及时。“部分地区由于受层层转供代输影响,一段几十公里的管道,气价超过4元/立方米,明显高于2—3元的市场平均价格,抬高了用户用气成本,不利于农村地区燃气普及。只有城燃企业‘减负’且气价处于合理范围,才能进一步扩大燃气市场规模、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河北此次出台的文件用意很好,但还有许多细节尚未明确,且究竟能否有效落实仍是未知数,毕竟取消转供中的任何一层都会牵涉诸多利益,因此该文件能否真正降低用气成本还有待观察。”该行业人士补充说,“不能让‘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落下’。”
“民生气”价格更“接地气”
今年6月,河北省发改委就曾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年天然气供用气合同签订和油气管道保护等工作的通知》,明确三大油气企业与城燃企业签订合同确定气量时,要明确约定“煤改气”等居民气量和非居民气量,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用气界定不清的气量,由地方政府负责认定,先按照居民气价统一结算,杜绝在合同中出现居民气量不清晰的情况。
此政策意味着下游城燃公司在今年采暖季的用气量将统一按照采暖季居民用气价格付款,不再先涨价后核定返还,而是采暖季后再进行清算返还,多退少补。对于已经签订了2021年供气合同的城燃公司,相关地方发改委也制定了《2021年采暖季农村“煤改气”的气量认定函》,对已签订的合同,补签按农村“煤改气”居民气量支付居民用气价格的合同。
《通知》也对气价如何更“接地气”指明方向,即上游气源企业要严格落实陆上管道天然气供农村“煤改气”门站价格按居民用气价格执行的政策,积极筹措资源,与下游企业足额签定用气合同。上游气源和下游供气企业均不得以居民气量不足等名义擅自限供、停供、减供或提高价格,要确保居民用气充足供应且保持价格稳定。对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保障范围,落实保障供用气责任。协调上游供气企业对北方清洁取暖重点地区在气源保障上给予倾斜支持。
与此同时,居民“煤改气”采暖用气和居民日常生活用气,一律执行居民生活用气价格,农村居民“煤改气”采暖用气价格则执行阶梯气价一档标准。也就是说,城市居民采暖用气执行阶梯气价,而农村居民煤改气采暖则直接按照阶梯气价的一档最低价实施。
郭焦锋认为,阶梯气价中的一档气价相对便宜,农村按此标准执行十分合理。应当保持农村居民用气价格在合理可承受范围,以此推动农村、偏远地区普及燃气。
气源供应较为乐观
郭焦锋认为,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应有序推动“煤改气”工程建设和运营,让“煤改气”成为城燃企业一项稳定性强、盈利能力佳的业务,为农村居民用气带来合理承受范围内的气价。
农村居民用得起天然气的前提则是用得上,上游气源企业是否有足够多且价格便宜的陆上天然气资源供应居民采暖?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赵辰昕10月1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 截至目前,已落实供暖季保供资源量1744亿立方米,同时,还在进一步组织企业挖掘增产增供潜力。供暖季全国可形成储气量27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各大地下储气库已基本完成注气,为冬季保供打下了坚实基础。
受访者均表示,今年天然气供应缺口不会很大,供应充足。“下半年开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持续推进,很多工业用气量缩减,为民生用气留出了资源。”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国建说。
上述不愿具名的燃气行业人士表示,今冬天然气供应工作起步早、准备足。“目前各省市、地方城燃企业和‘三桶油’的天然气储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气源组织积极性高涨。上游中石油签署天然气短协,国产气加紧开发,储气设施建设进步较快,整体供应不会紧张到‘气荒’的地步。”
“中亚、中俄进口天然气和LNG现货都比较理想。随着国家管网打通各个环节,管网联通程度更高,调度更具灵活性和顺畅性,可有力保障气源供应。”郭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