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供给、热源改造、住房保温等多个环节。要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主导,以各取所需、温暖过冬、经济可承受为目标。但现状是,以政府支持…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2022至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近日公布,“张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斩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国内首个陆上风电工程。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
近期,受寒潮天气影响,我国多地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地区已全面进入供暖季。与此同时,供暖季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如何既让百姓“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国家能源局此前组织召开的2023-2024年…
11月24日,走在北京市密云区大城子镇北沟村的村道上,迎面刮来阵阵刺骨寒风,冻得人直哆嗦。冬日,群山环抱的小村一片静谧,只有晴空下树上几片摇摇欲坠的银杏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这是小雪节气后的第二天,北京…
正值供暖季,家家户户的暖气热了,阵阵暖意背后,离不开能源的保障。当前,城市副中心正着力使用绿色能源技术推动能源转型,用地源热泵代替传统锅炉,以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目前已有副中心三大建筑、北投大…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工程,引导和培育了农村清洁取暖市场。当前,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实施完改造的地区如何巩…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将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地热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稳定可…
9月19日,在第八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3》预测,到2025年,民用散煤消费量降幅将超过60%(以2017年消费水平为基础),“十四五”中后期,民用散煤治理…
“以前靠烧煤取暖,半夜得起来添煤。白天出门呛鼻子,漫天煤灰睁不开眼。如今,地热取暖省事又省钱,让我们一家过上了盖夏凉被过冬的日子!”家住宝鸡市眉县绿意城小区的程晶伟提起地热取暖赞不绝口。在陕西眉县…
9月17日,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发布的《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中国国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地热直接利用能力折合100.2吉瓦,年利用量829826太焦。其中,浅层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8.0亿…
绝大部分能源都属于广义上的太阳能,如果没有太阳,人类如何获得充足的能源?今年9月,世界地热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作为少有的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地热能绿色低碳,且总量惊人,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
地热供暖系统。苗诗雨摄随着全社会节能减碳发展概念的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中除风能、光能、水能资源外,地热能的开发应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地热电站年平均运行时间达8000小时,是水电的2.93…
直径3米多、深度约1.5米的盆形沸水池,终年冒着97℃的沸水,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水汽夹杂着硫磺味一同扑面而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利用泉边的出气孔垫上稻草,蒸鸡蛋、鸭蛋,仅需15分钟即可食用。这是距离云南大理3…
据外媒报道,德国执政联盟13日达成协议,决定继续推动一项富有争议的激进气候法案,即要求从2024年起新安装的供暖系统使用的能源至少有65%来自可再生能源。激进气候法案引争议据德新社报道,13日,来自社会民主党…
“潜力很广阔、现实很弱小”——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当与会嘉宾谈起我国生物质能发展的未来与当下,无论是主管部门、行业组织、龙头企业,还是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几乎都给出了…
53年前,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原国家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就曾倡导:要像重视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一样,重视开发地热能资源。然而,50多年过去,我国地热能利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从上世纪7…
立冬过后,内蒙古东部地区多地迎来降雪降温天气,气温持续走低。通辽市扎鲁特旗地处蒙东高寒地区,冬季多风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供暖季长达6个月之久。一直以来,燃煤锅炉供暖是这里的主要供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