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清洁取暖现实问题和对策研究

任彦波 武亭 51610 0 0 0 关键词: 清洁取暖 生物质能 供热   

2023
11/13
08:46
来源
中能传媒研究院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工程,引导和培育了农村清洁取暖市场。当前,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实施完改造的地区如何巩固成果,如何保障已改造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即将实施的地区如何开好局迈好步,以避免重走弯路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工程,引导和培育了农村清洁取暖市场。当前,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实施完改造的地区如何巩固成果,如何保障已改造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即将实施的地区如何开好局迈好步,以避免重走弯路。此时深入调研农村清洁取暖现状,客观地评估农村清洁取暖政策施行效果和市场变化,总结经验十分必要。同时,农业生产领域的散煤使用情况也较为普遍,复杂分散、底数不清,因此对该领域的散煤使用情况调研也具必要性。

一、政策现状与行业变化

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清洁取暖改造城市一共实施了五批,重点地区纳入改造的城市以煤改气、煤改电为主,非重点地区纳入改造的城市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在政策形势方面,农村清洁取暖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碳达峰行动等正在形成合力之势,多措并举将更有利于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市场方面,煤改气项目降温,原则上不再新增用户,存量市场置换释放潜力,空气源热泵逐渐成为煤改电主流方向,清洁炉具销量持续下滑,生物质能、“太阳能+”取暖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势头强劲,推广应用示范面积不断扩大,顺应了降碳政策形势。01政策实施与进展

1.重点地区基本覆盖,以煤改气、煤改电为主

2017—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北方清洁取暖改造城市一共实施五批,其中重点地区的60个城市占到总体比例的85.7%,其中前三批43个支持城市项目已实施完成,进入巩固成果阶段,第四批、第五批的17个城市正在持续推进中。目前,清洁取暖项目改造已覆盖重点地区的大部分城市,主要延续了煤改气、煤改电为主,清洁炉具作为过渡性措施,在暂不具备清洁取暖改造条件的农村地区仍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

2.非重点地区刚起步,侧重可再生能源

2021—2022年第四批、第五批支持城市中一共有28个非重点地区城市入围,占总体比例30%。非重点地区的清洁取暖改造刚刚开始,在技术路径方面充分考虑了地方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更加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新疆电力资源丰富,重点选择了以改电为主;甘肃、宁夏太阳能资源丰富,形成了以“太阳能+”为主、煤改气煤改电为辅的特点;东北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形成了生物质取暖为主的特点。其他非重点地区大部分选择了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化技术路径。

3.多方政策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成为趋势

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除了国家财政补贴支持政策外,2022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无论是横向围绕乡村振兴的相关协同政策、规划、实施方案,还是纵向围绕农村能源发展的规划、实施方案、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等具体支持政策,均明确将农村清洁取暖列入其中,协同推进实施,使农村清洁取暖形成了合力之势,有助于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02行业变化

1.煤改气项目降温,置换市场释放潜力

2022年煤改气项目招标大幅缩减,全年煤改气数量32万台,较2021年的95万台、2020年的268万台分别下降64.5%、88%。纵观近5年来的清洁取暖项目实施情况,在以气定改、循序渐进原则指导下,煤改气政策红利已逐步消退。未来煤改气项目将逐渐进入查漏补缺阶段,普通工程和零售将成为燃气壁挂炉的主要市场方向,尤其是煤改气用户的产品升级置换将进一步释放出增长潜力。

2.煤改电成趋势,空气源热泵是方向

2022年以来,在“双替代”项目实施中煤改电用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空气源热泵作为煤改电主要技术路径,政府项目采购逐年加大,市场销售额也持续向好,已成为煤改电主要方向,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晋等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也展现出一定市场潜力。

3.清洁炉具销量持续下滑,生物质柴灶市场热销

2022年行业骨干企业清洁炉具销售量130万台,比2021年下降18.7%。其中生物质炉具约75万台,总体占比57.7%,燃煤炉具约55万台,总体占比42.3%,同比上一年度,生物质炉具销量增长4%,燃煤炉具销量下降37%。生物质炉具占比上升说明政府采购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而洁净煤炉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占比下降说明市场低迷,同时也说明政府支持项目中洁净煤炉具采购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受煤价上涨和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取暖项目深入推进影响,北方的采暖炉销量逐年下降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生物质炉灶市场却呈现出热销趋势。

4.“太阳能+”取暖应用仍在试点示范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需兼顾减污降碳效果和经济性,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的辽宁阜新、宁夏中卫和固原、甘肃兰州、金昌、武威等地区,“太阳能+电采暖”、“太阳能+生物质炉具”等多能互补的取暖方式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将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二、清洁取暖区域调研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住户比较集中的乡村采取了集中供暖模式,农村分散采暖也呈多元化,燃煤炉具用户逐年锐减,散煤使用量大幅减少。在清洁取暖政策驱动和市场培育下,北方农村地区取暖正由传统粗放式燃煤向多能互补方式转变,加之乡村振兴、碳达峰行动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助力,将带动农村清洁取暖消费升级。农村清洁取暖形成了多元化应用、多能互补新格局,同时促使相关产品销售渠道变革。01农村取暖及用能现状

1.取暖方式多元化,不同区域有差异

在政策引导和项目大力推动下,用户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对于一些新型采暖方式,愿意尝试并逐步接受,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以煤改电、煤改气为主,改生物质取暖为辅,改洁净煤取暖作为兜底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的东北以生物质取暖为主,电取暖为辅;西北除新疆以改电为主外,大部分地区选择了以生物质炉具、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暖器、直热式电暖器、燃气壁挂炉等组合取暖方式。

2.取暖需求各不同,经济水平是关键

居民对清洁取暖的选择意愿主要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较好的用户注重取暖品质,对清洁取暖的要求是方便智能、干净舒适,自行选择购买电采暖或空气源热泵等产品意愿增强,逐渐接受、认可新型取暖方式;经济条件较差的用户则注重取暖成本,更倾向于就地取材。

重点地区农户对清洁取暖评价两极分化。约16%的农村富裕家庭即使补贴取消也不会再烧煤,约47%的农村一般家庭在补贴取消后会继续采用清洁取暖方式,同时使用其他能源辅助取暖,约37%的农村贫困家庭对清洁取暖持否定态度,即使有补贴也不会用。非重点地区农户对清洁取暖接受度较差。约75%的家庭表示即使完成清洁取暖改造,也会同时使用煤炭、秸秆、薪柴等取暖,17.3%的家庭表示会继续使用改造后的清洁取暖方式,但也会辅助使用煤炭、秸秆、薪柴等取暖,只有7.7%的家庭表示不会再烧煤烧柴取暖。

3.炉灶炕仍是主流,生活习惯难改变

受多种条件制约和生活习惯羁绊,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已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农村家庭中,有80%~90%的农户依然保留了炉灶炕烧煤炭、秸秆、薪柴炊事取暖的习俗。即使是在京津冀及周边清洁取暖项目已实施地区,也有大量农村居民使用传统炕连灶做饭取暖,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农村地区,90%用户还在使用炉灶炕做饭取暖。另外,虽然电气化产品在农村厨房越来越普及,但其难以完全替代大柴灶。因此,炉灶炕仍是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取暖可以多元化,但是炕连灶很难被完全取代。

4.返煤现象仍普遍,返煤原因各不同

影响农村居民取暖返煤烧柴的原因主要受资源禀赋、能源供给、散煤管控力度、取暖成本及效果、设备可靠性、人口结构、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但诸多因素中取暖成本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清洁取暖改造及运行成本越高,返煤率就会越高,反之则会低;重点地区农村散煤管控力度大、返煤率较低,非重点地区农村散煤管控力度小、返煤率较高;以年轻人为主的家庭返煤率较低,以老年人为主的家庭返煤率较高等。

5.散煤用量被低估,区域特点较突出

根据东北三省和西北两省(区)的调研结果推算,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等五省(区)农村冬季取暖的散煤消费量分别是445.7万吨、278.5万吨、413.2万吨、448.6万吨、107.7万吨,农村居民煤炭消费量被低估。

02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

1.政策推动下,多能互补市场格局形成

经过多年的政府支持项目实施和市场培育,农村清洁取暖设备及用能方式变得多元化,形成了多能互补的新格局。同时也导致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加剧了农村取暖市场的竞争。

2.多品经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变革

一是终端经销商经营单一品类、单一品牌、单一产品的越来越少,向多品类、多品牌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反映了用户的多样化取暖需求和注重场景体验的特点;二是线上推广引流、线下销售服务成常态。

3.观念变化,需求升级,购买渠道多元化

一是清洁取暖被认可,用户注重品牌与技术;二是购买渠道多元化,线上消费成潮流,网购对农村老年人来说已不再构成“数字鸿沟”,直接或间接实施网购的农村老年人已越来越多。

4.市场推动模式创新,乡村能源站雏形初显

近年来,围绕农村能源变革和清洁取暖项目运营,一些地方和企业进行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商业模式案例。这些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集成、资源重组,初具乡村能源站的雏形。

三、生产用煤典型行业调研及分析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域仍大量使用散煤,如粮食烘干、畜禽养殖、蔬菜花卉等种植大棚、农产品加工、烤烟叶等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用煤分散复杂、底数不清,调研难度大,普遍存在两极分化、使用锅炉热效率低、环保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是民用散煤治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为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领域散煤使用现状,本文选择了东北地区粮食烘干和山东省养殖业的散煤使用现状作为典型样本进行调研分析。01东北地区粮食烘干领域散煤使用现状

1.东北粮食烘干散煤用量超千万吨

东北地区的粮食烘干广泛使用燃煤热风炉,数量多、分布广、散煤消耗量大。截至202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的粮食烘干塔总量约1.54万台,粮食烘干热风炉使用的燃料有煤炭、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捆包等,其中使用煤炭占比93%,生物质成型燃料、秸秆捆包分别只占5%、2%,大部分的粮食烘干使用煤炭。东北地区粮食烘干塔中现有燃煤热风炉约1.4万台。按照现有不低于60%粮食烘干炉正常运转推算,东北地区每年正常运行的燃煤热风炉数量约8400台,每年散煤用量高达1340.5万吨。

2.煤价上涨,秸秆捆烧锅炉受欢迎

从后期运行成本来看,使用秸秆捆包比煤炭成本低一半还多。虽然煤炭热值高、消耗量低,但购买成本也高。使用秸秆捆包热值低消耗量高,但获得的成本很低,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燃煤替代方式。

02山东养殖业供暖及散煤使用现状

山东是我国的畜牧养殖大省,主要包括生猪和家禽等。2021年生猪出栏量4402万头,排名全国第四;家禽出栏量26.4亿只,排名全国第一,包括肉鸡、蛋鸡、肉鸭等。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山东省的畜禽养殖年散煤使用量约83.8万吨。

1.生猪养殖燃煤供暖占六成,用煤量逐渐减少

截至202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户约27.2万户,年散煤用量77万吨。其中,中小规模养殖场25.9万户,占比95%,每年散煤用量约36.8万吨;规模化养殖场1.3万户,占比5%。每年的散煤用量约40.2万吨。

2.家禽养殖规模全国最大,供暖两极分化

2021年山东省家禽出栏达26.4亿只,养殖量大分散,底数不清,缺乏权威数据统计。此外,受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家禽出栏量和养殖户数量波动较大,调研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重点以临沂地区家禽养殖为样本进行调研分析,推算出山东省的家禽养殖年散煤用量约6.8万吨。

四、可持续难题及对策研究

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能源供给、热源改造、住房保温等多个环节。要实现农村清洁取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主导,以各取所需、温暖过冬、经济可承受为目标。但目前现状是以政府支持项目为主导,过度依赖中央财政补贴,地方配套资金捉襟见肘,采取了低价竞标策略。而且自上而下以热源侧改造完成任务指标作为考核目标,缺乏系统性考量,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机制还导致了行业的创新动力不足,一些地方脱离现实,一味照搬,为后期运营管理埋下诸多隐患。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引起各方重视。

01制约性难题

1.过分追求指标任务,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改造工程,在硬性考核指标和环保问责压力下,实施时间紧、任务重、配套资金不足,导致一些地方成了“交差”工程,采取“一刀切”的推进方式,过于追求改造速度,重数量轻质量,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改造后运行成本较高,导致了不能满负荷运行或直接弃用、返煤现象频发。

2.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地方财政压力大

当前各地主要依赖财政补贴推动清洁取暖,由于基础设施改造耗资巨大,部分清洁取暖设备价格高,电采暖和燃气采暖的运行成本高于燃煤,居民对政府补贴依赖性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普遍过重,相关补贴政策难以长期持续。未来,随着改造面积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原有项目运维及新项目持续推进所需的高额补贴会让地方财政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待补贴政策到期退出后,已实施清洁取暖的用户极有可能返回燃煤,将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改造后取暖效果差、技术路径不适应或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实施了二次、三次改造,又将面临新一轮的财政压力,而个别地区市、县财政补贴已达极限,难以继续扩大补贴并且持续补贴。

3.生物质供暖政策不明确,排放要求过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能源政策及规划,均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供暖,但在实际推广中,部分地方政府对生物质供暖还存在环保方面的顾虑,并未把生物质供暖作为优先考虑方案,政策不明确。一些地方政府要求生物质供暖排放要达到天然气“特别排放限值”,甚至提出了超低排放的要求,条件过于苛刻。此外,现有标准体系里缺乏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分级与生物质燃烧设备相关国家标准。

4.低价招标扰乱市场,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目标,往往采取低价招标策略,将产品价格压得很低,甚至低于成本价,导致大企业、高质量产品退出,一些中标企业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导致大量劣质产品进入市场,打压了企业创新积极性,阻碍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形成了企业恶性竞争、用户不买账、政府不满意的恶性循环。

02可持续发展建议

1.从农村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

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复杂,推进清洁取暖工作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简单照搬城镇清洁取暖模式。建议立足各地农村的资源禀赋、经济承受力、居民习惯等实际情况,采取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清洁取暖技术路线。可根据不同农村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农村先改、哪些农村后改、哪些农村缓改。经济实力较强、基础条件具备的一类农村,应加快推进,尽早完成散煤替代;经济水平较差、基础条件一般的二类农村,应重点做好示范引导;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不能设过高的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能改则改、需缓则缓。

2.给农民更多选择权,不搞“一刀切”

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环境、传统生活及取暖习俗,让农民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适宜农村清洁取暖的多种模式路径或技术指南,让用户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清洁取暖模式、技术、产品,各取所需,实现市场化调节,推动可持续发展。

3.优先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完善标准体系

在“双碳”背景下,农村应大力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散煤替代,特别要重视生物质能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农村能源革命中的战略作用,破除生物质能利用高污染误区。在“双替代”难以覆盖且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应把生物质清洁取暖放在首位,优先支持发展,让生物质清洁取暖和煤改气、煤改电享受同等补贴。同时尽快出台生物质燃料质量分级标准与生物质燃烧设备国家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促进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4.积极探索乡村能源站模式

各地农村应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地制宜探索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乡村能源站模式。如在人口规模较大、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乡村地区,建设以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地热能等为主的乡村能源站;在居住分散、集中供暖供气困难、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建设以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站、太阳能、地热等为主的乡村能源站,培养专业化服务队伍,推动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资源集约开发和高效运营管理,提高乡村能源公共供应和服务能力,降低乡村用能成本,实现化石能源替代、减污降碳。同时,通过乡村能源站建设运行、项目运维管护等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试点县农民就业、增收。

5.鼓励技术模式创新,开展试点示范

通过孵化或扶持国家科技项目,鼓励农村清洁取暖技术和设备研发,解决各种取暖技术问题、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耦合问题,实现技术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鼓励、激励地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及时总结评选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运行成本可承受、智能操作更方便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以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提升,推动农村清洁取暖从大规模向高质量发展。

03乡村能源站模式构想

1.乡村能源站定位

整合乡村现有资源及渠道,通过系统集成打造乡村能源产业联合体,实现农村清洁能源及清洁供暖的专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物业化的运营管理。如提供取暖设备销售及服务、秸秆收贮运、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供应及洁净型煤销售服务、水暖电气厨卫等暖通建材安装及维护服务、专业供热供暖及生活热水服务等。

2.乡村能源站实现路径

因村制宜,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实现乡村分布式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自给自足,提供清洁的电能、供热、供暖、生活热水等服务。如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围绕生物质能构建秸秆等原料收贮运、成型燃料加工或秸秆打捆、生物质热电联产等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的生物质乡村能源站;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乡村,可探索“光热+”、“光伏+”等多能互补乡村能源站模式;风能资源丰富的乡村,可探索“风能+”多能互补乡村能源站模式;地热资源丰富的乡村,可探索“地热+”供暖乡村能源站模式等。

3.乡村能源站规模

(1)分散式乡村能源站,适宜居住较分散的乡村,既可以将户用分散式微能站集成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因户制宜建设不同模式的多能互补能源模块,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家庭用能、供热、热水等共享服务;(2)分布式乡村能源站,适宜居住较集中的中小规模乡村,以生物质、风、光、电或地热等构建小型能源站,实现分布式供热、供暖、生活热水等服务,实现社区化运营管理;(3)集中式乡村能源站,适宜居住集中的大规模乡村,可以集中利用当地某种或多种资源组合,构建一种或多能互补型能源站或微电站,实现热电联产,提供物业化供暖服务。

4.乡村能源站模式

近年来,围绕农村能源变革和清洁取暖项目运营,一些地方和企业进行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商业模式案例,初具乡村能源站雏形。如山西省阳城县东冶镇构建秸秆能源化产业链运营模式,实现热电气炭联产;兰州市构建了“绿色建筑+清洁能源”一体多能互补美丽乡村生态体系;北京中柏能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大型零碳“能源工厂+植物工厂”一体化产业化基地解决方案;山东阳信县围绕生物质能利用,构建了“分散式+分布式+集中式”全域覆盖的生物质清洁取暖模式等。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 任彦波 武亭。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