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过后,各地将陆续进入冬季用电用暖用气高峰。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表示,从整体看,能源供应保障具有较好基础。
据介绍,煤炭方面,全国煤炭生产持续保持稳定,统调电厂存煤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天数超过30天,处于历史同期高位,东北地区备冬储煤较为充足。电力方面,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1.3亿千瓦,在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超过一半、电力供应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智能化调度和提升跨省跨区互济水平,能够实现电力稳定可靠供应。天然气方面,资源供应较为充足,调峰储气能力较去年增加了80亿立方米,入冬前实现应储尽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比以往数据,当前的供应量是足够的,但不排除极端天气下,可能会出现局部性的运输、供电、输电方面的问题。
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2024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纵横交错的铁路与油气运输管道,宛如能源输送的大动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稳步提升的能源供应能力,恰似坚实的后盾,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消费看,2024年1—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5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7.9%,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能源是工业的粮食,第二产业用电量420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用电量123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
今年以来,煤炭继续发挥主体能源地位,油气行业加大增储上产,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从供应方面来看,原煤生产平稳,1—8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0.5亿吨,同比下降0.3%。进口煤炭3.4亿吨,同比增长11.8%。原油生产也稳定,1—8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4279万吨,同比增长2.1%。进口原油36691万吨,同比下降3.1%。天然气生产加快,1—8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6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进口天然气8713万吨,同比增长12.3%。
据国家发改委方面透露,下一步,将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全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一是增加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生产供应,推动各类发电机组应发尽发,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二是着力增加电煤、天然气储备,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调度,做好储能精细化调用,提升顶峰保障能力。三是优先保障民生用能,最大程度减少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央企担当能源保供“顶梁柱”
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的背后,能源央企在发挥着主力军和顶梁柱的作用。
据悉,9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召开天然气保供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形势,研究部署保供重点工作。国庆假期,能源集团总供气量967万立方米,日最大供气量146万立方米,气源供应充足。总供热量2.8万GJ,发电量14.3万千瓦时,消耗煤炭1591吨、生物质226吨、天然气2.1万立方米,全力保障了用户用热需求。
为做好冬季保电保供热工作,中国大唐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扎实推进七个专项攻坚行动、三大主机问题和重点区域设备治理,强化设备缺陷源头管控,完成了供热机组冬保夏备任务,确保了供热机组设备可靠性。
煤炭方面,节日期间不“打烊”,黄骅港煤炭港区忙碌如常,船只来来往往,煤炭在一条条皮带上被有序运输,据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装船指导员王连军介绍,只要有船到港,就要开展装卸作业,必须坚守在一线。在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协同作业下,每小时最高可输送8000吨煤炭。与此同时,蒙晋大地上,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一列列西煤东运的保供列车也是昼夜不息,源源不断地将“乌金”送往港口并抵达电厂、工厂。
电力稳定供应关系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在国庆这样的重要节日。中国大唐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节前集团公司召开了工作动员会,系统各企业按照要求,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机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防范典型非停52项重点措施各项要求,合理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强化设备运维工作,保障燃料供应,多措并举全力降控机组非停和限出力。
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国庆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国网陇南供电公司制定了详细的保电方案和应急预案,从负荷预测到应急处置、值班安排到恶劣天气事故预想,每个环节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据相关数据,该公司保电期间76支抢修队伍、658名抢修人员、117台抢修车辆、2台应急发电车全部整装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