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上新” 传统供热企业催生新质生产力

7910 0 0 0 关键词: 冷暖双供 清洁取暖 地热能 土壤空调   

2024
08/26
09:58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高温天气,室内制冷靠的不是吹空调,而是藏在地底下的地热能——这样的应用,您听说过吗?日前,记者走进合肥热电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发现除了冬季清洁取暖,地热能还可以用于夏季制冷,实现“冷暖双供”,并能与其他能源“合作互助”,实现用电的削峰填谷,有效缓解高温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埋藏在地下的热能,如何

高温天气,室内制冷靠的不是吹空调,而是藏在地底下的地热能——这样的应用,您听说过吗?

日前,记者走进合肥热电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发现除了冬季清洁取暖,地热能还可以用于夏季制冷,实现“冷暖双供”,并能与其他能源“合作互助”,实现用电的削峰填谷,有效缓解高温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

埋藏在地下的热能,如何摇身一变为人们所用?合肥热电给出它的答案。

 

合肥热电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合肥热电供图

华东单体最大“土壤空调”——培育创新提质新优势

穿越清凌凌的塘西河水底,在合肥金斗公园绿化带地下,被誉为“土壤空调”的地源热泵系统正在静悄悄地运行着。

这是全国首批、安徽省首个“绿色能源站”——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供能面积超过200万平米,是华东单体最大的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区域能源项目。

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地下站房。合肥热电供图

这个位于地下的能源站,由合肥热电集团旗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公司——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运维。虽然项目占地面积不大,却保障着周边的安徽省创新馆、安徽省美术馆、中科大金融研究院、安徽老年大学、文一塘溪津门等多个用户的冷气使用。

冷气的源头,正是埋藏在地底下的浅层地热能。

什么是浅层地热能?该公司负责人解释称,这是指蕴藏于地下200米以内的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热能,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及就近利用等优点,主要可用于建筑取暖制冷等方面,是一种更“干净”的清洁能源。

“地源热泵系统,通俗理解,就是将土壤当做一个容器、一个储热体。”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地表2米以下的土壤温度相对非常稳定,一般在14—18℃,而地源热泵就相当于是一个“搬运工”,夏季将室内热量吸收,通过管道储存到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中,冬季再将热量“取”出来,实现冬季制热、夏季制冷。

这一周而复始地进行地温与气温的热交换循环,就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生产、生活环境。

然而,地热能“藏”得这么深,如何把它发掘出来为人们所用?

“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有点像‘挖井’。”该企业负责人进一步介绍道,滨湖在安徽具有先天资源条件优势,整体地势平整,区域内金斗公园、塘西河公园等景观绿化下面大量资源可以利用。此外,当地拥有大量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用户分布较为集中,可以发挥区域能源的效率。

为了能量交换有更好的效果,管道一般埋设在地下100米—120米深度之间,“太深,对管材要求太高,太浅的话能量储存受限。”该公司负责人说。

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地源热泵机组。合肥热电供图

能源组合形式全国最多——擦亮“低碳环保”新名片

“土壤空调”用起来效果如何?用户最有话语权。

据介绍,合肥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冰蓄能、水蓄能、天然气三联供、环状管网蓄能多种能源组合形式,是目前国内能源组合形式最多的能源站。

与传统燃煤相比,该能源站满负荷运行预计年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9万吨、二氧化硫4800吨、氮氧化物2400吨,相当于造一片拥有900余万棵树的大森林,“增绿减碳”效应十分显著。

安徽科技馆暑假期间参观市民众多。合肥热电供图

8月22日,烈日炎炎,在安徽科技馆内,凉风习习、温度适宜。令参观市民舒适的冷气,并非由传统氟系统空调提供,而正是来自地下的“土壤空调”。

“安徽科技馆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参观市民人数众多,对冷气的需求就更加旺盛,对馆内供冷要求也自然提高。”该公司负责人说,与分体式空调长时间使用出现室内空气干燥、舒适度较差的情况相比,地源热泵系统是水系统运行,温差梯度较小,室内水分不易流失,舒适性较高。

自安徽科技馆正式运营以来,区域能源地源热泵系统便一直发挥着新能源供能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投资建设成本降低约30%,同时,年用能成本也能节约20%以上。”

使用新能源制冷的滨湖蓝天花园小区。合肥热电供图

无独有偶。家住滨湖新区蓝天花园的市民胡先生,对地源热泵系统也很满意。“不像壁挂式空调那么干燥,更舒服一些,而且没有空调外机,也更美观了。”

冬暖夏凉是每一个城市的愿望,但体量庞大的空调外机群既是“耗能大户”,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制造者,而在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项目覆盖的区域,取消了空调室外机、用户端冷却塔等设施,既能有效缓解区域热岛效应,又能改善建筑外观、美化城市形象。

未来,在这一区域,或将一台空调外机都看不到,噪音飘水等顽疾也将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该项目的建设为更多居民带来“冬暖夏凉”体验的同时,也为美丽合肥增添新动能,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安徽省科技馆。合肥热电供图

应用场景全国最丰富——激荡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目前,合肥已经将地热能等新能源利用列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板块,形成多能互补。眼下,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用户包括大型场馆、商业、办公、学校、居民等多种业态,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地热能供能具有精准、稳定等优势,还能有效满足精密制造、医药、电子等行业企业生产厂房恒温恒湿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地热能集中供能系统具有美观整洁的特点,整个小区外立面没有空调主机,提升小区整体形象。通过鼓励推广应用,加大市场引导,可进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美术馆。合肥热电供图

从资源优势看,相比传统能源,地热能更清洁,符合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要求,且不存在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等问题,理应大力开发利用好。

“区域能源项目可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居民小区地下空间等有机结合,通过进一步统筹规划,形成协同利用效应,降低项目投资建设成本,可更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合肥热电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提质、扩量、增效、优供”为中心任务,在开拓市场、创收增收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手段深入挖潜,大力开展降本增效。

地源热泵系统的投用,便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3月,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还被中宣部(国新办)指定为中外媒体记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采访点之一。

合肥热电安徽科恩技术人员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合肥热电供图

目前,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正研究推出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管网与高温热水管网能源互补提升方案,让能源利用“吃干榨尽”。

“根据目前滨湖科学城用能市场现状,未来尝试通过高温热水管网、蒸汽管网、区域能源管网,将滨湖科学城区域能源站、骆岗公园锦绣湖能源站、经开区换热首站等4个站点进行连通,构建形成“四站三网”保障格局,通过多个能源站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能源互补,此举在全国属于首创,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保障能力。”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技术创新让用户得到了实惠,也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作为一家能源环保型企业集团,合肥热电助力合肥在地热能等各类新能源综合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上不断加码,既是乘势而上,也是顺势而为。

目前,合肥热电还建成北城龙湖能源站、新桥汽车产业园能源站,正在推进建设骆岗公园锦绣湖能源站,4个能源站总供能面积达400万平米,并谋划为各片区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站,满足集中供冷供热需求……一个个重点板块加速布局,在快马加鞭推进中,应用场景愈加丰富。

合肥热电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供热产业用能方式迎来新的变革,新赛道将催生新质生产力。下一步,合肥热电将借助布局的先发优势,聚焦新质生产力,夯实“大本营”、推进“走出去”,继续深化技术创新,向创新要发展、向创新要效益,不断开辟新的赛道新的领域,让创新成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助力城市“质”的有效提升,实现“绿色低碳式”增长。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183310134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