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全国碳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7910 0 0 0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市场 节能减排   

2024
07/25
09:32
来源
封面新闻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大会期间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经顺利完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大会期间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2019-2020,2021-2022),并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目前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夏应显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致辞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指出,要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对于全国碳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夏应显认为,通过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将碳减排目标要求直接分解落实到企业,使企业成为减碳的主体,压实了企业减碳责任,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实现了对发电行业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对此,夏应显告诉记者,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关于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范围工作,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相关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和扩围的专项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将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尽快发布水泥、铝冶炼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技术规范,制定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功能,加强新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扩围,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对于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完善的方向,夏应显指出,要完善政策法规,做好顶层设计。持续不断优化完善配额管理制度体系,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制度。全面建立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对重点参数进行严格把关,将数据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积极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广泛参与的制度体系。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

以下为采访实录

封面新闻:目前,我国碳市场已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您如何看待当前碳市场的表现?

夏应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2019-2020,2021-2022),并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目前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落实了企业行业减排责任,推动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利用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将碳减排目标要求直接分解落实到企业,使企业成为减碳的主体,压实了企业减碳责任,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实现了对发电行业碳排放的有效管控。通过推动企业灵活减排,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单位火力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8.78%。

二是碳定价基础性作用初步发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盘价首次突破百元每吨。碳排放权的绿色金融属性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认可,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配额质押等锚定了基准价格,撬动了更多绿色低碳投资,促进火电行业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显现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是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巩固提升,技术服务产业体系和市场初具规模。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制度体系,为制定发布中国年度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建立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等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通过强化制度管理、明确责任义务、优化技术规范、加强监督检查等,培养培育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相关机构,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奠定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年,有50余家咨询机构、45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近100家技术审核核查机构为重点排放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第三方技术服务。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技术审核核查机构服务进行评价,在关于工作及时性和工作质量的1.66万条评价结果中,合格比例达到99.7%。

封面新闻:社会对碳市场扩围工作高度关注,请问目前碳市场扩围准备工作情况如何?

夏应显: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到了我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关于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范围工作,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开展了两项工作。

一是生态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上述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了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除了发电行业之外,其他7个行业虽然没有纳入配额管控,但是其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工作一直在开展。

二是开展扩围的专项研究。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基本完成,将广泛征求各方面和社会意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将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尽快发布水泥、铝冶炼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技术规范,制定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功能,加强新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扩围,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封面新闻:未来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完善的方向是什么?

夏应显: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法规基础框架搭建完成,形成了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的多层级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今年1月22日正式启动,陆续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首批4项方法学,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基本制度框架初步构建。

目前,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下一步,我部将以下几个方向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做好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要求,根据碳市场发展和监督管理需要,修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修订其他配套政策文件、技术规范,积极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二是持续不断优化完善配额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制度,推动配额分配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完善常态化履约监管机制,动态跟踪评估企业履约风险,强化履约监管水平,将履约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主体和方式,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强化市场功能,提前向市场释放政策预期。

三是全面建立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以降低数据风险为导向,坚持分类施策,简化核算方法,通过实测、缺省等差异化方法获取碳排核算的关键参数。持续完善月度存证工作机制,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智能化手段及时发现异常数据。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联审制度,对重点参数进行严格把关,将数据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四是积极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设和完善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广泛参与的制度体系,持续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探索数据质量管理的有效路径,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广泛应用。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封面新闻,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