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山脉群山环绕间,一处白色建筑格外显眼,这是成都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这座“能量魔法厂”最近迎来新进展,“智慧大脑”已初步完成,实现数据可视化。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慧电厂”正在加速形成,今年二期电厂将启动数字孪生项目。
4月9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所属再生能源公司,现场了解到其现运营及在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共4座,未来每天能处理生活垃圾12000吨。其中,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项目建设工地迎来重要节点,焚烧炉榀钢架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安装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建成后,它将是亚洲最大垃圾协同焚烧处置单体项目。届时,三期项目每天将把来自城市的数千吨固废垃圾“变身”为396万度电能,足够140万户家庭日常使用。
▲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
三期建成后
每日为140万户居民供电
9日上午,几辆市政垃圾车载着城市生活垃圾,缓缓驶入成都市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经过地磅计重后进入卸料大厅,接着将生活垃圾倾倒进垃圾仓内。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大厅内配备有植物除臭液,对垃圾在运输和倾倒过程中产生的臭味进行吸附。”
进入垃圾仓后,生活垃圾将在垃圾仓内堆放发酵,产生的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也可用作厂区生产用水。发酵后的垃圾将会被送入850摄氏度以上的焚烧炉进行燃烧,因为高温能有效地控制二噁英的生成。
▲垃圾车正在卸料
垃圾在焚烧过程中是否会有臭气外溢?该工作人员解释,“垃圾仓发酵期间产生的臭气将通过风机送入炉膛,使垃圾仓内产生负压,以确保臭气不外溢。”
再生能源公司副总经理余春江介绍,在烟气净化方面,发电厂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脱氮工艺(SNCR)+ 半干法工艺+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袋式除尘器+选择性催化脱氮工艺(SCR)”烟气净化工艺,“这套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烟气中酸性污染物、颗粒物、重金属及二噁英等污染物,使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和欧盟标准。”此外,外部烟囱装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烟气数据并传输到环保部门。
“垃圾焚烧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做功,从而转换为电能,通过厂内变压器将电压10KV升高至110KV后,送入国家电网。”余春江表示,目前一期项目日处理固废垃圾约三千吨,额定日发电量超百万度,可供约40万户居民日常用电。二期项目日处理固废垃圾超三千吨,可供约50万户居民日常用电。此外,位于其他区域的隆丰环保发电厂项目,额定日发电量超七十万度,可供约25万户居民日常用电。
“三期项目为亚洲最大垃圾协同焚烧处置单体项目。”余春江表示,最近该项目焚烧炉第一榀钢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项目安装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该项目配备6条85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线、9条污泥协同处置生产线,配套3台额定5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建成后预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100吨、污泥800吨、餐厨(厨余)垃圾800吨、渗滤液2800吨,额定日发电量396万度,可供约140万户居民日常用电。”
▲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项目焚烧炉第一榀钢架吊装
垃圾焚烧发电厂里的“智慧大脑”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进入“AI时代”。当每天有数万吨生活垃圾经由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预测分析、监控点位数据采集等,通过AI技术使生活垃圾焚烧的运行数据可视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辅助经营决策提供帮助,这意味着建成“智慧电厂”不再遥远。
“目前公司各电厂已完成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今年将启动‘数字孪生’项目。”余春江介绍,打造“智慧电厂”是近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可以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比作一个“智慧大脑”,它运用人工智能算法,集成生产运行自动控制,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可视化,大大提升电厂数字化水平。“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每秒约9万个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仅以电厂实时监控为例,可实时监控电厂各个关键参数,包括发电量、垃圾消耗、设备运行状态等,同时还具备实时报警功能,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电厂安全性。”
▲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中控室
余春江解释,数字孪生智慧化体系中的员工将会置身于一个逼真的虚拟作业工作环境中,他们可以在其中进行模拟检修和技能操作培训,感受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挑战和压力,且无需担心实际设备的损坏或安全隐患。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规避了安全风险,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完善技能,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培训体验。
“我们将建设实施垃圾焚烧发电厂‘数字孪生+智慧运营’体系,探索数字孪生应用在垃圾焚烧发电中的有效用途。”余春江表示,目前已初步实现生产运行和管理信息化目标,各类生产运行数据持续积累、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也趋于成熟。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开展了40余项科研课题的技术研发工作,取得国家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今年,该公司将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10余个科研课题攻坚。同时,将加快固废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启动固废检测中心筹建。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部分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