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和城乡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泥,哪里堆放、如何处理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在绍兴柯桥区,由于印染企业众多,污染排放经过处理后仍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泥,当地政府部门也格外头疼,印染污泥外运处理一度成为无奈之举。
为解决工业污泥的出路,2018年,浙能集团在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工业区成立了浙江浙能滨海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简称滨海环能),主要经营污泥清洁化资源利用和热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维护、管理等,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污泥,在这里成了“宝”。
浙能滨海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外景 朱将云/摄
每天能“吃”2500吨
污泥全身成了“宝”
滨海环能濒临钱塘江出海口,虽然是一家污泥处理企业,但厂区却建设得像一个花园。一根100米高的方型烟囱高高耸立,成为了公司的标志性建筑。一台45米高的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污泥焚烧锅炉,外观红、灰相间,显得格外耀眼。
“这台锅炉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污泥焚烧锅炉,设计的污泥处置量达到2500吨/天。”滨海环能负责人介绍说。也就是说,这台锅炉理论上每天能“吃”掉2500吨污泥。
据了解,自2021年4月25日投产以来,截至4月9日,滨海环能已累计“吃”掉超116万吨污泥,相当于绍兴当地同期产生的污泥总量的三分之一多,有效解决了印染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出路问题,成为柯桥区印染集聚升级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
这些污泥与煤炭按8:2的比例混合后入炉焚烧,焚烧过程中加热水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后,一部分汇入热力管网向周边企业供热,一部分输送至本公司蒸汽干化机对印染污泥进行干化。焚烧后产生的灰和渣则分别被输送到灰库和渣库,成了水泥的原料。
浙能滨海环保能源公司集中控制室 朱将云/摄
记者看到,与锅炉相连的有两条长长的全自动传输带,一条从泥仓输送经过干化的污泥到锅炉内,另一条从煤仓输送已被破碎的煤炭到锅炉内。传输带的长度各有300多米。
“去年一年,我们公司共为周边企业供汽41万吨,发电1.3亿度,共处置污泥53万吨,产生灰渣仅9.5万吨,污泥减量超过80%,而且灰渣均装车外运至水泥制造企业充分循环利用。”陪同记者参观的滨海环能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在滨海环能投产之前,由于当地污泥处置能力有限,工业企业污泥处置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发展受到一定制约。而在滨海环能正式投产后,不但逐步稳定了处置价格,增加了企业污泥处置的有效途径,还实现了柯桥区存量污泥消库清零和增量污泥日产日清的目标,为绍兴市打造“无废城市”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脱硫脱硝除尘还除臭
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
可能有人会担心: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泥中难免有各种有害物质,污泥焚烧后,会不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和灰尘?
其实,这些担心,在滨海环能规划建设之时就都已经考虑到了,因为污泥在锅炉中焚烧过后,要先后经过脱硝、除尘、脱硫以及除臭处理,最终的烟气污染物排放要全部达到火电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标准。
所谓超低排放标准,就是烟气经过环保设施处理后,排放时烟尘含量低于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低于3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含量低于50毫克/立方米,远低于国家对于重点地区火电厂燃煤机组规定的排放限值(烟尘含量低于2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含量低于5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含量低于100毫克/立方米)。
怎么做到的?
以除尘为例,现场布袋除尘器高约20米,整个除尘系统共六个除尘模块、约2400个布袋,过滤面积达1万平方米,烟气经过除尘系统处理后,除尘率可达到99.9%以上。
还有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脱硫法。经脱硝、除尘后的烟气要先后经过两级吸收塔,七层喷淋层,两层除雾器,一层管束式除尘器。石灰石浆液分层从上往下喷淋,烟气从下往上移动,通过化学反应,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吸收进石膏,完成脱硫,整个吸收塔系统的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
这一超低排放标准不但低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排放标准》,而且,滨海环能也成为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高比例污泥焚烧超低排放发电项目。
为了降低煤炭消耗,滨海环能设计干污泥与燃煤以8:2的重量比例放炉焚烧,最低焚烧比例甚至可达9:1。就是在这样低比例掺烧煤的条件下,锅炉仍能保持稳定运行,烟气排放达标。
“烟囱离地30米的地方安装了环保在线监测装置,实行全天24小时监测,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一旦超标就会被记录追查,接受环保实时监督。”滨海环能工作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