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新能源未来发展观点

23210 0 0 0 关键词: 煤电 新能源   

2023
03/31
08:14
来源
风芒能源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3月28-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成功召开。会议设置“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新能源 新基建 新产业”“清洁能源的未来”等分论坛。在这些分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等领导分别围绕政策建言献策;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国家

3月28-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成功召开。会议设置“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新能源 新基建 新产业”“清洁能源的未来”等分论坛。

在这些分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等领导分别围绕政策建言献策;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国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等领导分别围绕新能源发展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启军,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齐良,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福贵,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等领导分别围绕新能源未来发展做出相关展望。这些发言,一定程度上,给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标明了方向。风芒能源特整理相关发言,供读者参考。

赵辰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

“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不仅提出目标,而且有非常实际的行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在发言时表示,“我们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了一系列重点行动,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而且这些文件的推出、行动的推进、工程的实施,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阶段性效果,后续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赵辰昕强调,实现“双碳”目标绝非易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统筹把握好“立”与“破”的节奏和力度,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政府和企业两轮都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双翼驱动。”赵辰昕表示,企业是经营主体,是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国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正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让政府和企业都能够最大力度发挥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支持企业朝着绿色转型的目标实现更大的发展。

易纲:“胡萝卜”加“大棒”激励金融业支持碳减排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比如指定很高的碳价或碳税就是“大棒”,而央行推出的工具属于以激励为主的“胡萝卜”。

“我们在2021年11月推出了两大类碳减排支持工具,第一类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项目进行支持,第二类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去年,是执行这两类支持工具的第一个完整年,易纲说,在这一年中,中国减排了相当于1亿吨的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今后会继续用这样的工具激励金融业支持碳减排。”

宣昌能:将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尽快出台和落地实施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发展转型金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发展绿色产业,更要推进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

宣昌能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尽快出台和落地实施。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有序拓展转型金融标准覆盖的行业范围。

宣昌能还表示,要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我们已经推出了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种,未来要继续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

宣昌能还表示,接下来,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强自律,强化碳核算和环境披露的意识和能力,大型金融机构要走在前列。推动逐步实现强制的环境信息披露。

宋海良:清洁能源主要面临着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等障碍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目前清洁能源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技术和市场上的障碍。从技术上看,目前清洁能源主要面临着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消纳并网困难等障碍。

宋海良建议,首先,要加快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积极稳妥推进高效光伏、多能互补、智慧风电、高空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开展风光火储一体化开发和多元化应用。统筹优化清洁能源开发布局,强调能源的融合发展。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和建设,推进能源系统的智慧化进程。其次,要完善市场机制,赋予包括新能源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更多选择权,允许新能源企业在更大的交易平台和市场范围内开展市场化交易。第三,完善跨行业的管理政策机制,通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等方式打造能源融合发展的创新形态,为能源融合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刘国跃:煤电和新能源联营保障风光实现少弃电

“近年来,我国在进行传统能源保供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大清洁能源的转型发展,我国清洁能源转型的建设速度快,结构调整快,新能源的发展呈多元化、科学化、规模化趋势,电网系统协同性强,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国跃表示,基于以上优势,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在国家统一的规划下进行,通过基地建设进一步拉动我国技术快速发展,提升新能源的占比。

刘国跃认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这些丰硕成果,得益于多元化、科学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式,“我们有基地式也有分布式,有近海也有远海,同时煤电和新能源联营保障了风电和光伏可以实现不弃电、少弃电,充分利用好新能源资源。”

罗必雄:将清洁能源与交通、冶金化工与其他产业融合起来

对于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必雄介绍,目前我国清洁能源面临着四方面的挑战,一是需要解决地区间能源分布不均现状,二是需要建设科学的储能系统,三是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四是需要将清洁能源与交通、冶金化工与其他产业融合起来,通过多方努力一起推动双碳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温枢刚:继续推进科技创新,要消除一些非技术性的成本壁垒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认为,解决目前我国清洁能源面临的挑战,要持续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不仅要有规划,还要有行动。同时,要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在一些如储能、氢能等新的方面加强开发,继续加大创新力度,降低技术成本。此外,要消除一些非技术性的成本壁垒,鼓励清洁能源发展。在国际间,应减少阻止技术流动的非技术的壁垒,共同携手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的发展。

侯启军:未来布局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转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启军表示,油气业务要在保障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同时,适应能源结构的转型与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积极拥抱新能源。从长远看,未来布局上要由过去的油气公司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转变。

侯启军还介绍了如何促进能源消耗与生产平衡的策略:“作为一个能源生产与消耗大国,我们在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首先要生产更多低碳的能源,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天然气的调峰气电来促进新能源平稳发展,此外要加快新能源的建设,通过埋存二氧化碳促进净零排放,实现更清洁的发展。”

楼齐良:创新产品技术、业务模式和合作模式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齐良表示,中车集团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央企排头兵与国家队,将通过产品技术、业务模式和合作模式的创新,打造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以风电装备、新能源客车、新材料为支柱的“一核三极”,促进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张传卫:中国企业出海还是要产品过硬

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表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三新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重点是要解决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应用场景化的问题。明阳集团将技术创新从陆上下延伸到海上,以立体融合开发的形式,解决能源属地化生产和消纳问题。

张传卫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中国企业出海还是要产品过硬。比如说漂浮式风电,过去三年日本、英国、德国、巴西、东南亚国家的海上风电跟飘浮式风电基本上都采用我们的风机,也就是说还是要靠好的技术。在全球绿色经济大背景下,我们有信心跟国际企业开展合作,而且不断扩大业务与影响。

周福贵:三年之内绿氢会比传统化石能源更有成本优势

三一集团董事、执行总裁、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福贵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将风力发电的成本降到每度电1毛钱,在这样的条件下,绿电制氢就可以帮绿氢的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美元以下,这样就可以使绿氢跟传统的化石能源竞争,从而推动绿氢的大面积使用。

“通过风力发电,然后电解制氢,再往下游制成氨或者甲醇,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和探索的方向。”谈及氢能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与传统能源进行价格竞争,周福贵直言“三年之内会更有成本优势”,后又补充道:“也许会比三年更短。”

高纪凡:光伏等清洁能源生产成本在2030年可能会降到传统能源一半以下

“储能和氢能构建了未来清洁能源的基石,但是要进行能源输送和管理,所以需要用数字化智能电网把能源发电和用能单元之间构建一个发、储、送配电和用能一体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论坛上表示。

高纪凡指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是20年前的5%,甚至比水电、火电的成本都低。通过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生产成本在2030年可能会降到传统能源的一半以下。”他预测,到2050年,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占比将达10%以下,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配合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效解决清洁能源生产时间的不平衡问题。

综合自金融时报、人民网、华夏时报等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关键词: 煤电 新能源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风芒能源,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