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张天任:多目标平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

203610 0 0 0 关键词: 两会声音 储能   

2023
03/05
11:10
来源
能源品牌观察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关于加快解决新型储能瓶颈问题 深化能源变革的建议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能源革命和能源,2022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推进可再生能

关于加快解决新型储能瓶颈问题 深化能源变革的建议

中能供热网两会专题:《2023全国两会能源专题》

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和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能源革命和能源,2022年1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首先,储能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比例,减少弃风弃光,节约社会资源;其次,可以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再次,可以提高各类新能源电站的发电时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传统电站的发电计划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

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届时,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调研发现,目前储能产业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配置不够均衡。目前在建及建成的储能项目中,发电侧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多,电网侧、用电侧的共享储能项目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国累计批复的储能项目中,95%以上是发电侧储能项目。由于发电侧分布式储能主要是为新能源发电企业配套建设的项目,储能容量小,所属电网调度部门一般不掌握其运行和储能状态,只能对局部电网有一定的稳定作用。而共享储能是独立为区域电网配套的大容量储能项目,既可建设在大型火电厂或水电站附近,也能设在区域负荷中心,不受新能源场站地理环境的限制,其容量依据区域电网新能源规模来配置,并且受到所属电网的直接调度,直接参与电网电力平衡,从而可以更好的有效平衡电网。

二是政策不够明确。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用户侧储能的系统接入审批、验收规范等,地方行业主管单位审批无据可依,致使用户侧储能项目支持政策各地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储能系统只是电能量的转移而非消耗,储能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电损是否计入能耗指标,基本容量电费是否可以免除等方面的政策,尚不明确;储能电站向周边用户就近售电(隔墙售电)的具体规范要求也不够全面。

三是收益来源单一。目前,国内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发电侧的配置储能电站主要依靠减少弃电率,提升发电效率增加收益;用户侧的共享储能电站收益主要来自峰谷价差,由于峰谷价差受到电价波动以及电网代购电的影响,所以电站整体收益不稳定;此外,国外储能电站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电力市场交易,国内目前无法直接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储能电站收益来源较单一。

为了更好推进储能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议

一.多目标平衡,完善新型储能政策机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用户侧储能接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鼓励分布式发电企业与周边用户按照细则规定直接交易,从工业园区入手,探索打造“绿色低碳微电网”,破除“隔墙售电”玻璃墙。明确新增新能源电源的储能容量配比,强化容量配置和电力通道供给,降低新能源对电网冲击,降低或取消中大型储能项目的基本容量电费。支持储能项目作为新型、特殊的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推动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二.多维度降本,提升新型储能项目收益。建议中大型储能项目的能耗指标根据全国各地实际采取省域统筹,不纳入地方能耗指标,提升储能安装用户用能权,如有序用电期间优先用电等。研究出台大型共享储能辅助服务、新能源配套租赁等机制,带动储能配套服务市场,降低储能建设成本,缩短成本回收期,为未来用户侧储能项目铺开后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打下基础。建议将用户侧储能纳入电网统一调度管理,充分发挥削峰填谷和电力保供作用,出台储能项目电力辅助服务补偿细则,促进用户侧储能发展。

三.多渠道保供,丰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目前锂离子电池储能的装机占比达到90%以上,技术路线仍较为单一,建议在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设施时,应系统考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更具经济型、安全性的铅炭电池,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低碳的储能电站,确保我国能源供应需求。鼓励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创新发展,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积极探索储氢、储热及其他储能技术的创新研究和示范应用。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关键词: 两会声音 储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能源品牌观察,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7183310134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