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开市一月 市场高开低走 碳中和会议表示要建立期货交易完善碳排放市场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朱宁 关键词: 碳交易、碳中和、碳达峰        收藏 0   

2021
08/16
15:02
封面新闻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的技术创新。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今天正式 “满月”,“从这段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运行平稳。”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8月13日在 “碳中和高峰论坛”上的表示,截至8月13日,市场总成交量为600余万吨万吨,成交额是近四亿元。

中能供热网报道:7月15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的公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于2021年7月16日开市。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碳排放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的技术创新。

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今天正式 “满月”,“从这段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价格稳中有升、运行平稳。”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8月13日在 “碳中和高峰论坛”上的表示,截至8月13日,市场总成交量为600余万吨万吨,成交额是近四亿元。

碳交易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7月16日上午9点,北京、上海和湖北三个会场连线,共同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最大。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7月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是目前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来达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市场的转型对中国和对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事情,代表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目前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同时记者从官方文件中观察到,有文件表示交易主体未来将从电力行业逐步扩大到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并适时引入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市场高开低走 交易出现明显缩水

记者注意到,在迎来“开门红”之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出现明显缩水。相比上线当日410.4万吨的成交量,近两周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分别不到首日的8%、5%。在8月4日当天挂牌协议成交量、成交额分别锐减至2万吨、117.4万元,双双创下开市以来的新低。

不但如此,记者从一个月走势看,成交规模下降明显。尤其在8月12日成交不足万吨,仅为6001吨

总体来说,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平缓,但交易量不高。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以48元作为开盘价,目前最高成交价为61.07元,日成交量除了首日为410万吨,一般在几万到30万吨之间变化,50万吨以上的很少。

对于近期交易量的不理想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8月13日在 “碳中和高峰论坛”上表示,交易量比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刚刚启动,很多企业还没有完成开户工作。目前企业的交易账户开户率为80%左右,企业的资金账户开户量比较低,影响了企业入市操作。

二是此次纳入交易的企业大多没有参与过地方试点交易。这些企业对碳交易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意识的理解都还有所欠缺。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还有待提高。他说,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企业开户工作,进一步开展培训和能力建设工作。交易所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市场运行规范、合规;维护市场平稳,让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同时,积极提高交易规模,提升流动性。

完善体系碳交易体系 建立健全碳交易期货市场


8月13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丽红在碳中和高峰论坛指出,“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具有必要性,‘双碳’目标意义深远,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支持。碳定价是碳金融创新的基础,而形成有效碳定价需要建立期货市场。 ”

朱丽红表示,现阶段发电行业已纳入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0亿吨,按照当前碳价50元/吨计算,名义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参考过去八年碳排放权现货交易试点情况,按照控排企业具有交易意愿的配额规模占配额分配总量的10%计算,约为200亿元,这对于一个期货品种来说,可供交割实物量相对较小。

同时当前碳排放权现货市场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全额交易机制,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存在交易透明度不够、流动性不足、资金占用成本高、交易效率较低,且容易衍生风险等问题,而碳排放权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连续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

最后朱丽红认为,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以碳配额的现货交易为主要目的,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定价。市场规模和现货制度体系是影响碳排放权期货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期待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不断优化完善,为碳排放权期货的适时推出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封面新闻,作者: 朱宁。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