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关于碳排放交易的话题此起彼伏,热点依旧!政策推动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即将上线。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开始,我们认为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最大;
二是电力系统较完善,该行业碳排放量数据收集成本较低;
意义在于:
首先通过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降低该行业碳排放成本;
其次基于降低碳排放成本的目的,将有效提高电力行业的能耗效率,合理安排生产,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关于碳排放的分析文章已有很多,本篇文章我主要基于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特点,分别从国内碳定价特点、造成碳定价不同的因素以及电力行业碳市场形成的意义展开分析。
一、全国八大碳交易市场定价不一
自2013年以来,国内先后上线了深圳、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和福建这八大碳交易试点。
从碳排放配额交易去看,2019年和2020年碳排放配额总体放大。最为突出的是广东省碳排放配额,2019年和2020年其碳排放配额占比分别为54%、51%,两年占比都超过半壁江山;其次是湖北省碳排放配额,2015年和2020年其碳排放配额有明显增长,两年占比分别为47%、25%;而碳排放配额呈现趋势性回落的是深圳,其碳排放配额占比从2013年的62%回落至2020年2%,如此走势与广东省的趋势性回升形成鲜明对比。
从碳排放成交均价去看。八大碳市场价格与非常明显的差距。北京碳交易市场价格最贵,上市以来交易均价为58.38元/吨;其次是深圳碳交易市场,上市以来交易均价为32.14元/吨;最后是上海碳交易市场,上市以来碳交易均价为31.22元/吨。尽管上述城市碳较均价较高,但从碳交易价格趋势去看,深圳和上海碳交易均价波动重心呈现回落,北京碳交易均价波动重心回升。其中,重庆碳交易均价几次面临异常低值的状态,这是其余碳交易市场从未遇到的情况。
从八大碳交易试点成交额以及成交均价对比去看,我们发现碳成交均价与碳成交额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这与大宗商品的”量价齐增、量价齐减”相匹配。
什么原因导致碳市场成交额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二、全国八大碳交易市场建设特点
从行业去看,碳排放来源主要是发电与供热、建筑业、交运、民用以及其他,其中发电与供热碳排放占比超过50%;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去看,中国还是呈现“多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因此,煤炭消耗占比始终最高,2013年占比为67.4%,2020年占比为56.8%;其次是原油消耗,2013年为17.1%,2020年为18.9%;随着国内对新能源的投资开发,这几年水电、核电以及风电消耗占比提升,2013年占比为10.2%,2020年占比为15.9%。
所有行业都会面临能源消耗,因此,能耗效率多少则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城市的行业结构状况、该行业的生产技术状况以及该技术的碳减排效果。
(1)从能耗效率去看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0.57,同比变动位于0附近,2015年为0.66,同比变动-5.6%。
2013年~2019年,八大碳交易试点单位GDP能耗同比总体呈现”先回升后回落”的特点。从不同的城市去看,天津、福建、重庆的单位GDP能耗同比降幅逐渐收窄;北京、上海、湖北的单位GDP能耗降幅较为均衡。但从单位GDP电耗同比去看,除了广东和湖北外,其余碳交易市场电耗同比降幅都非常明显。
(2)从履约情况去看
每年6~7月是碳交易履约高峰期,碳价的波动与企业集中履约有非常大的关系。碳履约也称作配额清缴,各碳交易试点地区企业在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期限内,按实际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清缴。
从全国碳交易均价月度波动去看,大部分时间涨跌都在±10%左右。有部分异常波动时点对应着碳履约高峰期。
2013年以来的几个清缴周期中,越来越多的碳试点地区履约率提升。上海碳交易市场履约率始终维持100%,北京、广东、天津碳履约率也提高至100%,湖北省碳交易也全部履约(除了未公布的年份)。
从能耗效率、履约情况角度去看碳价波动,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一是能耗效率高,碳交易活跃,碳价波动较为稳定;
二是碳交易活跃的地区,履约情况较好,有利于碳价稳定;
但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碳交易活跃,履约情况好,能耗降幅同比保持高位,减排潜力较大,但碳价波动可能较大的省市,比如北京、上海、湖北以及广东。
三、以发电行业为试点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
综上所述,能耗绝对值高、对全国GDP贡献度大、有较大减排潜力的省市碳排放试点早已将电力行业纳入减排行业。从国外经验去看,欧盟、美国等国家的碳排放启动都以电力行业为试点展开。
以电力行业为试点开展全国碳排放交易,有助于降低碳成本,稳定地区价格波动;对于碳价高、排放量大的省市来说,降低碳成本将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