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供热网讯:供热是全球最大的终端能源消费领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背景下,供热行业如何提高能效更是备受关注。近日,国家节能中心举办第十二期“绿色技术创享汇”活动,本期活动主题为“走进京津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供热能效提升”。在本次活动中,绿色技术企业分享了优势突出的绿色产品和项目,业内专家结合“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供热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环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进行了分析,与会代表围绕行业面临的问题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创新推进思路。
能效评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我国必须走出一条节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进一步强化能效评价、科学用能,这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能够使供热能效接轨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提高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能效评价变得尤其重要。
我国北方城镇供暖建筑面积约194亿平方米,年能耗为2.80亿吨标准煤当量,平均单位面积供暖能耗为14.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如果相关供热系统能够进行能效评价,就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能源利用效能最优化,为淘汰落后的热能装备和热能系统提供决策依据。
北京特信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宝华认为供热系统能效评价意义重大:一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技术进步;二是提高供热装备升级,进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推动中国热能装备和热能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加快供热系统技术创新与设备替代升级;四是达到国际先进供热能耗指标,为淘汰落后的热能装备和热能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五是能够全面提升供热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六是能够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供热、智慧供热的新目标。
谈及我国供热系统能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程宝华介绍说,2011年11月我国实施了《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对城镇供热系统评价的程序和锅炉房、热力站、供热管网、室内供热系统的评价方法作出了规定。2018年9月,我国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规定了城镇供热系统、热源、热力网、热力站、街区供热管网的能耗计算方法。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供暖行业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方法进行能效评价,比如湖北省制定了《采暖系统能效限额评价方法》,北京市制定了《板式换热器运行节能监测》等。
作为我国首家从事换热装备及供热系统能效评价的检验检测机构,北京特信检验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检验检测、能效评价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创新服务,不断提高我国换热装备整体能效水平。
程宝华解释说:“通过能效检测,能够清晰地了解能耗分布,再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方法,对企业耗能设备进行能效评估。同时,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对企业耗能设备进行能效检测,提供真实可信的检测报告,找出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升能源利用率。此外,通过能效评估,也能够发现企业的节能机会和节能空间,为节能方案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这些指标,企业可以跟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对标、对表,了解企业设备能源利用率的相对水平及定位,为企业下一步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程宝华举例说,比如在能效监测方面,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智慧供热系统”的能效监测,提出问题并改造后效率提高31%。
低碳智慧换热站推动全社会换热设备绿色发展
响应国家节能号召,适应热力市场发展需要,北京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自行开发的“全焊接高效换热器”为核心技术,整合了全焊接高效换热器、智能水处理设备、智能电气控制设备及智能运行监控设备等先进的设备及技术,完成了新一代具有“物联网”“模拟仿真”“移动互联网”功能的“低碳智慧换热站”,实现了现代化热力站“智能、高效、节能”运行模式。
北京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许永昭介绍说,这是我国首创的“新型高效节能智能换热站”,该换热站的创新优势包括:换热器可实现1℃温差运行;比传统换热站换热效率提高30%、综合造价节省40%、占地空间节省70%;核心换热原件免清洗、免维护20年;无废盐水排放。与此同时,该换热站还有自动加药系统、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监测系统、大数据远程监控系统和云平台系统。
许永昭表示,“京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的建立,是依据对供热系统热源、管网、换热站、终端热用户供热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环境温度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及运用,从而真正实现供热系统高可靠性和运行节能的目的。”
据了解,低碳智慧换热站的装备结构实现了管控智能化,比常规可拆式智能机组减少了阀门、弯头、短节等管路附件,在节约配件及管路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水阻和动能消耗。
许永昭举例说,如果按供暖面积200亿平方米计算,全部采用该低碳智慧换热站,则在换热板片利用上可以节省不锈钢传热板片约6.56万吨。按每吨不锈钢价格为2.5万元计算,可节约经费16.4亿元。根据我国目前炼钢水平,预计可以节煤4.8万吨标准煤当量,减少CO2排放8.4万吨、SO2排放0.094万吨、NOX排放0.074万吨。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李行认为,“该公司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着眼长远、兼顾当前,推动全社会换热设备绿色发展。”
多项绿色技术贡献供暖行业提升能效的有效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活动中,供暖行业提升能效,贡献的有效解决方案并不只有“低碳智慧换热站”一项技术。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节能技术研究所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朱杰分享的“智慧供热技术”,通过计算结果精确供热,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最佳状态。朱杰表示,“供热项目仅需安装我们的锅炉控制器,节能量就可达到5%~10%。”他进一步解释说:“供热项目安装我们的锅炉控制器后,锅炉按云端计算负荷精准地自动运行,不再需要人工干预。”据了解,该技术投资小,节能效益显著。
2019年,在北京市西城区完成的面积约26万平方米的小区智慧供热示范项目节能改造,实现了智慧热源人工智能闭环自动运行。朱杰介绍说:“智慧供热示范项目改造后,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天然气7.4万立方米,采暖期每平方米天然气消耗5.8立方米,在北京较大规模住宅供热项目中天然气消耗属于先进。”
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燃气吸收式热泵技术”,为燃气高效供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燃气热泵产品具有效率高、噪音低、震动小、天网监控、智慧供热、方便安装、占地少等特点。
此外,还有以传统供热专业与人工智能相融合建立的智慧供热技术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周志刚介绍:“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安全、舒适、节能为主要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技术特点的新型供热方式。”
李行表示,国家节能中心将会继续搭建好“绿色技术创享汇”这一公益平台,通过该活动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新技术,促进绿色新技术交流、共享。国家节能中心也将努力发挥好节能环保、绿色发展“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吸收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整合政策、技术、专家、品牌、渠道等优势,优化供热产业发展环境,发掘绿色产业新技术、新需求,并通过评估论证、供需对接等工作,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更好服务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