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现“按需控温”精细化供热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对供热行业而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存问题,因此,必须着眼于整个系统,采用系统思维模式,分析和处理所面临的现实和发展问题。信息技术革命正以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乘数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向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渗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与供热行业的融合将供热系统各环节结合起来,打造真正节能舒适、高效安全的供热体系。
11月15日,北京某热力集团供热服务热线全员上岗,应对正式供热首日热线量高峰。(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北京市将试点推行人工智能热网控制系统。据悉,该系统今冬将在北京市三个大型社区和三个大型区域锅炉房试点推广,覆盖供热面积40余万平方米,惠及用户4000余户。
人工智能热网控制系统主要对二次供水管网热量进行调控,通过在居民户内加装室温采集器,自动收集室温数据,再根据当前户外天气情况等因素,通过精准测算,得出各楼宇所需的供水温度,自动下达指令,调节每个单元楼口处供热管网的阀门压力、流量,使之达到各区域热量分配平衡,精准调控室温。
近年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2019年,北京市“接诉即办”首次与供热投诉挂钩,北京市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接诉即办”的处置效率。供热期间,暖气供热不稳、室温冷热不均等问题一直存在,人工智能热网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按用户需求精准控温,满足更大面积供热需求。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平台就可以下达指令,实现热力站无人化值守,确保各区域热量分配平衡,实现用户家中室温精准按需调节,这将有效降低居民投诉率,为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机制、主动服务、未诉先办的供热要求提供重要支撑。
新储能技术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当前,高效、清洁、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相应地,在解决弃风电、谷电消纳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中,储能产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契机,各类储能技术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2018年,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56微克/立方米左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PM2.5浓度明显降低。要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比2015年减少30%以上;重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市供热行业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供热改进,推动了一大批绿色节能储能供热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应用,构建了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1月7日,北京某热力公司锅炉房内景象。(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京地区“煤改电”超过百万户,早在2016年年底,北京市城六区就已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新兴的熔盐储能技术率先应用于朝阳区花家地社区生活热水保障中,该技术不但可以替代燃煤或燃气锅炉,改变城市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作为应急热源,保障临时停热用户的生活热水需求,同时也可将多余的蒸汽进行蓄热和放热,调节蒸汽运行的不平衡。
此外,北京热力集团积极推动相变储能供热、水储能供热、氢能供热等技术的应用研究,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以及示范项目的落地。相变储能供热技术利用低谷电开启电锅炉产生热量并储存于相变材料中,非谷电期间关闭电锅炉可实现全天供热。水储能供热技术通过晚间谷电将空调系统的能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实现冬季蓄热、夏季蓄冷,多时段可调式储能释能等多种工况,满足不同行业多时段供暖、供冷需求。氢能供热技术采用氢能供热系统,对现有供热设备进行改造,以氢替代煤和石油,消除了部分燃油燃气锅炉房的供热隐患,同时随着制氢成本和氢锅炉、燃料电池成本的下降,以及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的提升,氢能将在整个供热、储能、运输和工业工程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