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协作项目京能热电一期建成投产。
京能热量投产,全市供热实现“一张网”。
中能供热网讯:京能十堰热电联产工程既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重要配套项目,也是京堰对口协作、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重大示范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
经过近4年建设,2019年上半年,该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为十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树立起了对口协作的标杆工程,成为京堰两地跨越千里、紧密相连的新见证。
■记者 徐正国
特约记者 赵宁
因水结“亲”,投资40亿元建厂
稳定的电力、热力供应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与市民基本生活的基础。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不仅有“华北水井”之称,更以“百里车城”著称。但两个小型热电厂年久陈旧不利于环保,枯水季节水电发电量小,导致供电和调控能力下降,成为制约十堰长远发展的一个瓶颈。
同时,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助推十堰发展,京能集团以水为媒,决定远赴十堰投资近40亿元建设饮水思源项目——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第一批启动项目,京能十堰热电以助推十堰发展、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为目标,科学组织施工,全力打造京堰对口协作示范项目。
2019年上半年,该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自枯水季保供电和保十堰城区首次“一张网”供热以来,我市电源结构得到优化,电网支撑有效加强,城区供热效果普遍反映较好,真正实现了水、火电互补,满足了十堰市快速增长的电力、热力需求,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去年,京能十堰热电累计完成发电量25.04亿kWh、供热量367.39万吉焦,上缴利税约1043万元。其餐饮、物业、安保、通勤交通等后勤保障业务均由十堰当地企业承包,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就业1100人以上,每年支付工资约1亿元,对带动地方就业、增加地方税收、助推十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净水北送,实现粉尘零排放
“项目采用城市再生水为工业水主水源,每天用水量约6万吨,每年可减少约1200万吨中水排入丹江口水库,真正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京能十堰热电公司负责人胥成增表示,项目在筹建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十堰生态城市建设和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保护要求。
虽是燃煤电厂,但记者走在厂区却并未看到热电厂的“口粮”——煤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项目采用了3个大型煤筒仓储煤,实现了粉尘零排放,杜绝了二次污染。放眼厂区面貌不难发现,厂区呈阶梯布置,高边坡和厂区内绿化做得很到位,即使是在冬天,仍能看到一抹抹绿色。这种去工业化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该项目高效节能、智能控制、环保和生态的建设理念。
胥成增说,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生态环保理念,仅用于环保处理的投资就超过3亿元,同步建设了先进的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等设施。
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先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替代了十堰市城区两个小火电(27MW)和87台小锅炉、黑烟囱,每年减少当地烟尘排放约400吨,SO2排放约2000吨,NOx排放约1900吨,真正实现了让水源地水更清、山更绿的目标。
供热“一张网”,总长231公里
2019年4月,十堰城区市原有两个热电厂提前关停,全市“一张网”供热被市政府提前列入日程。
十堰城区原有三张热网建于不同时期,合计长度231公里,分布点多面广,地形复杂多样,使得“一张网”建设难上加难。
京能十堰热电加大人、财、物投入,组织专业公司对城区现有热力管网系统进行全面技术调查,竭力保障现有热用户供热;制定末端热用户“5+2”供暖方案,投资2520万元建设分布式能源天然气锅炉,保障末端用户供热;针对热网隐患和热网对接瓶颈,完成了六个优化实施项目;提前完成4条新建热网主管线建设,这一系列工作使得十堰市首次“一张网”供热得以顺利实施。
全市“一张网”供热以来,京能十堰热电持续在科学调度、精细调节、主动服务和隐患消除上下功夫,十堰城区供热整体效果良好,全市441个小区(单位)用热反馈高于预期。“为进一步做好十堰地区后续热力保障,我们正在会同十堰市政府,开展2020-2030年热力规划和明年热网改造工作。”胥成增说,京能将在热网改造和热力规划方面下功夫,并积极做好东风公司家属区热网改造,全力改善和保障后续供暖,回报十堰人民为南水北调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