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开发利用典型工程案例》 单位名称: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雄安新区高铁片区地热“集采集输集灌”综合利用项目 工程概况:雄安新区高铁片区地热“集采集输集灌”综合利用项目是中石化绿…
近日,桂阳县固废综合利用集中供热项目开工暨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将实现能源燃烧冷排放,对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缓解地球热岛效应,对固废综合利用实现内循环经济起到积极作用。桂阳县固废综合利用集中供热项目…
1月18日,桂阳县固废综合利用集中供热项目开工暨奠基仪式举行。该项目将实现能源燃烧冷排放,对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缓解地球热岛效应,对固废综合利用实现内循环经济起到积极作用。桂阳县固废综合利用集中供热项…
2024年12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多能互补发电及供暖、制冷综合利用系统”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1486616 B,申请日期为 2020年5月。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9月10日 …
8月31日记者获悉,大港油田成功将一口废弃井转为地热回灌井,标志着油田首个废弃井改造地热井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同类长停井、废弃井地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大港油田充分发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山东不断拓展核能综合利用新路径核能利用 不只是发电进入3月下旬,海阳的供暖季即将结束。连续5年的核能供热,让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的同时,核能供暖的清洁、稳定、高效也日益深入当地群众心中。“…
项目案例背景我国煤炭资源存在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不均状况,而高硫煤又多分布在煤炭资源较少的南方地区,在那里高硫煤污染问题就显得尤其严重和突出。其中广西地区煤炭资源的平均硫分都相对较高,平均硫分…
项目案例简介本项目依托国能柳州公司燃煤发电机组进行废弃生物质利用及煤炭替代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国家鼓励的项目,主要是为了促进柳州市当地及周边区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对废弃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及煤炭…
今天,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点项目——青钢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由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投资2.17亿元建设,项目自青岛特钢供热首站出线,沿横河东岸和滨海大道北侧向东敷…
从江南到东北,最近两三年冬季,核能暖气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在供电的同时,核能正在发挥其传统用途以外的更多潜力。据澎湃新闻了解,国内大型核电厂正在推进多个供暖、供汽项目,商业化核电海水淡化项目也处于探…
4月6日,年产30万吨秸秆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在敦化市官地镇开工建设,将为农田废弃秸秆找到好“归宿”。据了解,年产30万吨秸秆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37亿元,占地面积10.2公顷,包括建设用地面积5.2公顷,租…
近日,国内首个井下降温一体化余热综合利用EPC工程经过一个月的供暖试运行,各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资源,如何挖掘这些派生资源的非生产性价值,充分利用煤矿环…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核能在降低煤炭消费、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输送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除传统的核能发电外,核能综合利用的内涵广泛…
6月7日,中国能建(601868)江苏电建三公司中标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三期900兆瓦核能供热工程项目,中标金额2.03亿元人民币。项目计划2022年6月底开工,2023年冬季供暖季具备对外供…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承建的西卓煤矿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矿井冬季供暖与井下降温一体化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266亿元,建设工期150天。 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主体,在生产过程…
近日,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承建的陕煤澄合矿业公司西卓煤矿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矿井冬季供暖与井下降温一体化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在加大绿色低…
撰文作者简介:李攀,目前担任未来碳中和研究院西北(陕西)运营中心负责人、陕西同盛电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天普&安耐智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全国青联委员、宝鸡市政协委员、陈仓区政协常委等…
国家电投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安排,制定了“2035一流战略”,提出了核能板块“加快由核电向核能拓展、单一核能向多能综合利用拓展、核能向核技术利用和核环保拓展,实现核能产业安全高效发…
日前,总投资7亿元的云图控股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试运行。 据悉,项目试运行后,运行中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从每立方米400毫克降到35毫克,氮氧化物从每立方米400毫克降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