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能源设备以旧换新怎么干?

王睿佳 43010 0 0 0 关键词: 能源设备 电力行业 能源转型   

2024
05/16
18:09
来源
中国能源观察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在能源电力领域,《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完善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以

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指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在能源电力领域,《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完善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以旧换新对能源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有何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财政、企业三方应如何协调配合?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徐进。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作者:王睿佳)

Q1 中能传媒:以旧换新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有何积极作用?

徐进:我个人觉得以旧换新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由传统能源迈向现代能源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转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9.2亿千瓦,其中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装机达到52.3%(其中,风电占比15.1%,太阳能发电占比20.9%,水电占比14.4%,核电占比1.9%),超过火电(煤电和气电)的47.6%。但从发电量来看,我国能源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火电占据支配地位(高达65.7%),风光水核占比34.3%。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而以旧换新既能有效推动我国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能源,加快开发超超临界燃煤发电、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等传统煤电清洁技术,全面拉动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又可加快落后电力产能退出步伐,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结构不断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的提质增效。当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主导地位。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电力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加速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会越来越高,预计由2021年的26.9%提高到2025年的31%以上,特别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叫响全球,在当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推行大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构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主动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另一方面借助消费的升级换代还能为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促进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存量消费潜力和提升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有利于我国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源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产业,是我国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加快传统能源电力产业设备更新和迭代,大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电力装备,推动能源电力发展形态和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从源头改变传统能源电力产业发展路径,是扩大能源电力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更新、提升能源电力供给质量的关键之举,也是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既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聚力,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筑基夯石。

四是有利于我国能源实现低成本发展。一方面以旧换新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就拿燃气重卡来说,一辆总重49吨的柴油重卡换为同样重量的燃气重卡,如果按照一辆车一年运营20万千米运输里程计算,初步估算一年大约可降低燃料成本在15万元以上,还不包括因柴油重卡排放过多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治理费等间接费用。另一方面以旧换新还能大幅降低行业制造成本。我曾看到一个报道,2022年我国镍、钴、锂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93%、98%、63%,如果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每年可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20%的锂、25%的钴、11%的镍的资源需求,既能降低新能源关键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还能大量回收处理其中的有害物质。数据显示,当新能源电池材料中拆解回收占比为40%,电池成本可以降到0.4元/瓦时;当拆解回收占比为90%,电池成本可以降低到0.2元/瓦时。从经济学上讲,有时候我们奉行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并不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该投入的钱是绝对不该省的,有时非但不能省,还要加大投入,这样反而会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五是有利于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正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但堵点、痛点、难点却愈发明显,突出表现在不稳定电源的广泛接入会导致电力系统支撑不足、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电网电压水平的控制和调整要求增高、大规模新能源的利用易引起供电电压的波动与闪变等。通过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加大对传统电力系统升级改造,依托“数据+算力+算法”形成的“数字孪生电网”和“算力大脑”,做强长板、补足短板,高效统筹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有效破解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和功率预测难题,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能,有效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的难题。

六是有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绿色低碳是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要抓手。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最主要的是煤炭,其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80%以上,其中煤电又占了煤炭消费的50%左右,可以这样说,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因此,通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来推动节能降碳,主动淘汰落后的电力生产和运输设备,加大先进节能设备应用,全面推动绿色能源替代,大幅度地降低单位发电煤耗、气耗和单位GDP的能耗,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落实“双碳”目标、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路径,也是抓住了此次以旧换新的“牛鼻子”。

Q2 中能传媒:风电光伏的以旧换新几年前就已拉开序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哪些设备或系统应该被替换?是否有比较翔实的评估标准或指导原则?

徐进:我国首座光伏电站于1983年在甘肃兰州榆中县园子乡建成,首座风电场是于1986年并网的山东半岛荣成市马兰风电场,至今分别有41年和38年的历史。在加快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大背景下,早期建成的风光电站由于技术和设备性能等条件的限制,存在单机规模小、发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设备故障率高、运维成本大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大规模风光电站退役潮已经临近。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具体明确了“建立健全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完善设备回收体系、规范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并将相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为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和以旧换新提供科学指导。据业内有关机构预测,2030—2040年,国内累计退役风电场规模将达250吉瓦,通过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可获取的原材料累计价值将达到15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今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按照该《行动方案》要求,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系统工程,其中的“道理”大多数人都很懂、很明白,但最大的难点和问题在于如何让“大道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我认为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恪守以下“四大坚持”的评判标准和指导原则:

首先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能源电力虽具有一定的天然垄断性,但实施以旧换新必须要建立在企业和消费者自愿的基础上,既绝不能搞“运动式”也不能搞“拉郎配”,要充分依靠市场多样化高质量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及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在强化政府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功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政府、企业、居民等社会多方参与、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格局。

其次要坚持标准引领、科学实施。本着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要求,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完善重点产品设备能耗标准、电力行业排放标准、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和碳标签等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方式,切实筑牢能源电力产业发展的基础,凸显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要求,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推动能源电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再者要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替代。要切实强化系统观念、强调两手发力,秉持“总体部署、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双轮驱动、稳妥有序”的要求,主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的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有序推进电网、电力等关键重点领域设备、基础设施领域设备等更新改造,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以旧换新平稳开展、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更好地形成更新换代的规模效应。

最后要坚持节能优先、提高能效。节能是最大的减碳、提效是减碳第一优选。推进以旧换新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不仅抓紧建立健全旧设备和产品的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装备和材料的再制造、再利用,有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而且要切实做好回收循环利用的要素保障,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循环利用新模式、新途径,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不断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Q3 中能传媒:以旧换新对能源电力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有何影响?

徐进:从《行动方案》具体内容来看,明确重点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这对能源电力行业的产业和技术创新将会带来以下五大显著变化:

设备更新能够促进效率提升。能源电力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是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领域。由于长期投入不足,设备老化较为严重,生产效率相对不高。设备更新不可避免能够带来更加高效、精准和自动化生产模式,不但能够极大改善工人生产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料损耗、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减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等,对企业和社会都能带来巨大的好处。

消费换代能够带来内需扩大。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突出表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更多选择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商品消费。而诸如电动车、各类穿戴产品、新型家用电器、线上购物等众多“时髦”消费升级都需要“电”来驱动,缺少电在当今时代可谓寸步难行。尤其是线上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创造了诸多新的消费需求,据有关机构测算,居民每增加1元线上消费,可带来0.36元的新增消费,对扩大内需产生显著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产业升级能够形成新的牵引。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事实都表明,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以旧换新能够有效改变目前电力产业集群化发展效应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融合化发展不充分、要素供给短缺等瓶颈制约,引导和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持续推动电力行业技术升级进步,抢占前沿技术“高地”,努力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能源电力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循环利用能够避免资源浪费。节约电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能源资源的浪费,让绿色循环经济加速“转”起来。完善废旧能源电力产品设备回收网络体系、加快构建“换新+回收”物流发展新模式、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便利性,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减少对有限原始资源的依赖、充分挖掘出废旧物资处置的经济价值,而且还能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废旧电力产品和设备对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惠民的有益探索。

标准提升能够提高竞争实力。总体上讲,我国是电力大国而非电力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除特高压等少数能源电力标准由我国主导制定外,现行的绝大多数电力标准都是“舶来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制定而引进到我国的。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标准在全球能源电力创新版图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中日益成为关键要素,对促进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Q4 中能传媒:要推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政府、财政、企业三方应如何协调配合?

徐进:推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但由于三方各自担负职责和行使权力不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亦有所不同,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对政府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譬如,组织制订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行业的以旧换新相关规划与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及时发布相关产业优先发展指导目录,尽快建立相关产品强制性标准,引导不同经营主体和区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废旧”回收产业,出台“以旧换新”更为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以旧换新”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等。

对财政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优化资金补贴、设置专项基金、优化采购管理、加强政策监管。例如,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或地方财政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研究将新能源领域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风光项目、动力电池“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电力产品采购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等。

对企业而言,其主要职责在于开展前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争取政策支持、当好行动“主角”。如全面了解和掌握以旧换新政策的各项规定要求(包括适用范围、补贴标准、操作流程等),组建专门的执行团队、具体负责政策的具体落实和推进,根据政策内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以旧换新政策为核心的回收体系、确保旧设备的有效回收和处理,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与配合、确保以旧换新有序开展等。

Q5 中能传媒:未来,您认为能源电力领域以旧换新的政策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有哪些潜在的发展方向?

徐进:实际上,以旧换新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08年我国就曾尝试过上千亿元的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活动,但上一次以旧换新更多地靠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而这一次提出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方式开展。借鉴以前的经验和教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扩大:

第一,要保持高度战略定力。坚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搞“一刀切”“一言堂”,也不搞“一窝蜂”“运动战”;既不要因困难增多加大而焦虑动摇,也不要因取得一点阶段性成效而自满松劲,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第二,要坚持系统思维观念。聚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设备产品两大重点,全力推动先进产能、高效产品比重持续提升,从源头上促进节能与降耗向“绿”而行,推动设备产品更新与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应用等深度融合,不断挖掘跨行业跨领域节能降碳潜力。

第三,要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方向,进一步推进电力生产运行、装备制造、电网改造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鼓励设备产品更新与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产品和落后产能有机结合,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推动传统生产力不断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第四,要秉持分类施策方针。重视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并重“两条腿走路”,通过不断完善财税、金融、要素保障等综合支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设备更新和居民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投入和使用成本,在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基础上,形成推广高效节能、降碳减排的长效机制。

第五,要瞄准能源前沿技术。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不同机制,借助以旧换新的契机,从填补国内空白、进口替代、原始创新三个维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元器件、重要材料等方面的攻关,进一步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难题和“脱钩断链”的风险。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朱蕊 13269715861(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zr@58heating.com。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能源观察,作者: 王睿佳。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3520254846

APP

中能热讯APP热在手心

中能热讯APP热情随身

请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