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公开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官微 作者: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清华大学        收藏 0   

2023
04/05
18:28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官微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2023年4月1日,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的公开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行。本次公开论坛恢复线下举办,国家部委、省市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及从业人员共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同时,线上直播平台有约4.4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回看方式请见文末)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2023年4月1日,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的公开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举行。本次公开论坛恢复线下举办,国家部委、省市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及从业人员共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同时,线上直播平台有约4.4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回看方式请见文末)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一级巡视员倪江波,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白荣春,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处处长张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额司节能处处长林岚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市政交通处三级调研员张旭亮,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等领导和专家也受邀参加了会议,并对大会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此外,还有来自各学会、协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500多名专家、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1 公开论坛会场照片

此次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周学术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与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协办,主题为:中国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城市能源供给系统承担了一次能源向终端用能形式的转换,从供给源向需求侧的输配,以及终端的接收和转换。如何实现城市能源供给系统的碳中和是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本次公开论坛中,与会领导、专家以及从业人员共同探讨了如何按照中央“先立后破”的理念,在确保社会发展、居民生活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城市能源供给系统的转型,为推动我国的双碳事业作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出席了论坛,向参加本届建筑节能学术周活动的领导、专家和从业人员表示欢迎,并代表学校表达了对学术周活动的支持,以及对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工作的肯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对本届建筑节能学术周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向参加会议的来宾们介绍了第十九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活动的整体情况,发布《2023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并详细介绍我国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图2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致欢迎词

图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致欢迎词

图4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介绍论坛并发布《2023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上午的会议由清华大学夏建军副教授主持,研讨中国城镇供热现状及低碳发展思路。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刘荣副理事长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城镇供热需求和供热系统现状,基于现状和双碳发展的新要求;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付林教授介绍了双碳背景下我国城市供热发展思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白荣春、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午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论坛的开展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对我国今后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起到了建言献策,指明方向的作用。

图5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刘荣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付林教授作专题报告

图6 专家点评环节

上午的最后时段,江亿院士向山东海阳市核能供热工程、赤峰市降低回水温度实践、青岛顺安热电厂供热与污水净化协同示范项目、永城市龙宇煤化工工业余热利用项目、北京用友软件园地埋管和水储热区域供热供冷项目、吴忠市跨季节储热规划、山东宏济堂热泵酿酒项目这7个项目颁发了中国供热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奖。

图7 中国供热节能最佳实践案例获奖项目和单位

图8 颁奖照片

下午的会议是由清华大学付林教授主持,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首先由清华大学夏建军副教授介绍了各类工业产业、数据中心、变电站等各类低品位余热资源量;清华大学李永红教授级高工则介绍了从电力、热力联合视角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指出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仍需要保留一定容量的季节性调峰火电,并且进一步评估火电厂、核电厂、电热泵、电加热和跨季节储热作为供热热源运行的潜力,量化了它们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指出跨季节储热除了改善热的供需平衡,还在平衡电力供需以及减少所需的新增发电容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点评环节中,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原一级巡视员倪江波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指出要实现能源系统的碳中和,仍然要坚持节能降耗这个基本原则,并认为电力与热力系统的相互耦合、协同推进是新型能源系统研究中的创新突破,报告内容为未来电力和热力系统该如何实现碳中和,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模型上的支撑。

图9 清华大学夏建军副教授、李永红教授级高工作专题报告

图10 专家点评环节

下午第二个环节中,清华大学谢晓云副教授、内蒙古富龙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方豪、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徐天昊围绕供热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对水热同产同送技术、赤峰零碳供热规划、山东海阳核电站核能综合利用规划和跨季节储热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和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供热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郭维圻在点评环节强调了当前城市供热系统碳中和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数据、方案、技术和实践案例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应尽快把未来的发展方向固化下来,形成稳定的行业指导意见,为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指明方向。重视四个革命中的能源体制革命,制定相关政策,支撑新技术体系的落地实施。

图11 清华大学副教授谢晓云、内蒙古富龙供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方豪、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放、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徐天昊作专题报告

图12 专家点评环节


图13 提问与讨论环节

随后是本次公开论坛的自由提问与讨论环节,参加本次论坛的人员非常积极地提出了自己在城市能源系统低碳发展上的疑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最后,江亿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行业的有识之士们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和清醒的头脑,从整体的角度看好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一步一步地完成能源转型,实现能源系统的碳中和目标。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清华大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官微,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