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18日,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数字赋能 绿色未来”为主题,集聚国际组织机构代表和中外院士专家,围绕能源绿色转型、全球能源格局变革等话题展开讨论。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成为中国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方面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有序发展水电、核电。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低碳化,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能源科技创新正处于关键的机遇期、窗口期,要建立健全多层次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的攻关,加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居世界前列。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能源发展变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要积极推动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的发展,积极探索绿氢、甲醇、氨能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方式、新途径。通过能源消费体系的升级换代,带动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表示,能源央企应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转型,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安全稳定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充分发挥能源行业技术装备短板攻关主力军作用,突破制约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数字化转型为载体,驱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深化与各国企业在能源领域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表示,能源转型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新一轮全球能源危机,更加凸显能源转型的紧迫性,提升能源效率迫在眉睫。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运维服务水平。布局氢能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广氢能在交通、发电、供热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城市与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天然气+新能源”是我国碳达峰的现实选择
天然气与新能源实现融合发展,有助于兼顾能源清洁化与能源安全双重目标,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电力需求尚有较大增长空间。按照“碳达峰”的要求,未来电力供应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新能源在规模增长过程中解决好供应稳定性是其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全世界目前都在为这一问题而努力。除了发展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之外,火电调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之间的融合以及应用成效的提升,首先要在天然气及新能源富集的地区修建天然气调峰电厂,配合当地的新能源项目,充分发挥天然气发电所具有的调峰功能。其次要做好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及扩张。相关企业需在做好天然气发电的基础业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其他电力业务,实现多能互补、综合发展。
此外,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供热也是重要发展方向。热电联产本身就有满足供热需求的目的。“双碳”目标提出后,热供应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热稳定也需要低碳能源的协同。
我国目前天然气供应已经形成以国内自产以及海外进口为主的体系,天然气供应渠道多元格局形成,今后结合非化石能源蓬勃发展态势,天然气供需格局也应保持动态优化和调整。
从布局方面看,西部是国内天然气产地,也是主要进口通道,过去是西部的气源和中亚俄罗斯进口气源输送至东部,如今应考虑与西部乃至整个三北地区的新能源融合发展。具体应考虑在三北地区建设一批气电项目,作为新能源电力的调峰电源,与储能、能源互联网共同助力三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热需求保障方面,可在推动煤改气的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热,与天然气供热融合。
今年初以来,全球天然气价格高位运行,对我国利用海外天然气带来严重制约。但长期来看,天然气市场终将回归平稳。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滞后于石油,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气重视程度再次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将一改过去的沉闷局面,出现新的转机,继而带来全球供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