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过冬,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据CHIC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建筑供热面积为218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供热面积148亿平方米,农村供热面积70亿平方米。

图 北方地区供热面积
据CHIC不完全统计,2020年北方地区清洁供热面积为142亿平方米,比上年新增26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稳步增长,在2020年底已达到65%,与2019年相比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总供热面积增长率。

图 北方地区清洁供热概况

我国城市供热面积持续增长。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分为5个气候区域。传统的采暖地区主要包括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绝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房屋建成面积不断增加,居民采暖需求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由2009年的37.96亿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92.51亿平方米,年均递增14.4%,供热总量持续上升(如图1-5)。2019年城市集中供热总量约39.25亿吉焦,其中蒸汽供热量约为6.5亿吉焦,同比增长12.7%;热水供热量约为32.75亿吉焦,同比增长1.2%。供热产业热源总量中,蒸汽占16.58%,热水占83.42%。热电厂热水供热占53.8%,锅炉房热水供热占36.8%,其他热水供热占9.4%。热电厂蒸汽供热占比88.27%,锅炉房蒸汽供热占比11.17%,其他蒸汽供热占比0.56%。

图 2009-2019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变化
从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供热面积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供热面积为14.8亿平方米;其次是辽宁省,供热面积为12.0亿平方米;再次是河北省,供热面积为8.6亿平方米。

图 2019年集中供热面积前十地区
2019年,中国蒸汽供热总量最多的地区是山东省,蒸汽供热量为16377万吉焦;其次是辽宁省,蒸汽供热量为10637万吉焦;再次是山西省,蒸汽供热量为10218万吉焦(如图1-7)。2019年中国热水供热量最多地区为辽宁省,热水供热量为46839.21万吉焦;其次是黑龙江省,热水供热量为41296.94万吉焦;再次是山东省,热水供热量为36678.01万吉焦。

图 2019年蒸汽供热量前十地区

图 2019年热水供热量前十地区
热水供热能力有所下降,蒸汽供热能力稳步上升。随着北方地区取缔燃煤小锅炉、压减大型燃煤锅炉、提升集中供热比例进程不断加快,从2018年开始,我国热水供热能力有所下降,与2017年相比,2019年热水供热能力下降15%。“十三五”时期,我国蒸汽供热能力稳步提升,与2017年相比,2019年蒸汽供热能力上升2.6%。目前,我国蒸汽供热能力及蒸汽供热总量占比较小,热水已经取代蒸汽,成为城市供热的主流。

农村供热是农村住宅用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供热几乎全部为分户式采暖,在过去几年存在的供热方式有生物质户式采暖炉、燃煤户式采暖炉、电热泵、电暖气、热风机、户式燃气壁挂炉、电缆地热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2001-2019年农村人口从8亿人减少到5.5亿人,而农村住房面积从人均26平方米增加到47.3平方米,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住宅规模已经基本稳定在230亿平方米左右。
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研究成果,2019年全国农村住宅面积为228亿平方米,农村住宅能耗为3.12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当年建筑总能耗的28%。其中商品能消耗约折合2.22亿吨标准煤,农村住宅非商品能农村生物质能(秸秆、薪柴)的消耗约折合0.9亿吨标准煤。商品能消耗和非商品能消耗分别占到71.2%和28.8%。
自清洁取暖实施以来,农村散煤使用量减少了3000多万吨,对改善大气环境做出了实质性贡献。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5%,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75.4%,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同比上升8.9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