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竺效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新研究发现。结论是:更严格的环保执法并没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几组数据也证明,我国探索“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双赢路子的做法经得起考验。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保护环境是不是会阻碍经济发展,必须不能靠上嘴皮子搭下嘴皮子,研究、数据一个都不能少。
没错,拿出真凭实据的时候到了。2019年9月23日,“打造为经济和企业保驾护航的环境法”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竺效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新研究发现。
梳理如下▼▼▼
过程——
详细搜集并分析了2015-2017年期间全国284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率、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特征等社会经济数据。
分析——
2017年,全国各地级市适用四个配套办法的年均案件数相较2015年增加3倍之多。但2017年,各地级市平均地区生产总值相较2015年还是增加了32%。
全国各地级市适用四个配套办法的年均案件数持续上升,但各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也在持续上升。
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非重点区域各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以及失业率与适用四个配套办法案件数量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
更严格的环保执法并没有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再来看另一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GDP总量同比增长6.3%。也即是说,经济发展仍保持增速。
2012年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将近3万亿元增长到了4.5万亿元,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年增长率都超过了20%。也即是说,环保行业总产值保持上升态势,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值为正数。
2018年,我国环保企业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50万人,总产值估测越过了8万亿门槛。也即是说,环保行业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持续保持正贡献值。
具体到某个地方,以上海为例:
根据上海市公开资料显示,自2017年以来,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始终不低于3%。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布的GDP数值同比上年增长接近6%,总量居城市GDP排行榜之首。
也即是说,【环保和经济只能二选一】的论调明显无法站住脚。
纵观2019年上半年城市GDP 30强排行榜,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均在生态环保推进上有着亮眼的成绩。也就更能说明,环保和经济反向作用论不成立。
跟随时代变迁,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新概念——绿色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业,三位一体的新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崭露头角。
就像垃圾分类热潮曾一度令垃圾桶爆卖售罄;“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供暖工程的实施将地热、空气源泵、天然气等行业带入了新一轮春天;在空气质量、水环境改善的道路上,新风系统、空气净化设备、净水设备等成为家居新标配电器;“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另一条坦途,助力生态旅游、有机蔬果、农家乐等就地扎根......
2018年,全国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近80%,PM2.5同比下降近10%,地表水优良率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达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也即是说,我国探索“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双赢路子的做法经得起考验。
为了GDP的“含绿量”,坚持不懈以绿色经济为出发点,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更清洁、工艺水平加速提升,正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业内专家就曾表示,真正的环保不会仅凭热情和理念驱动,而是有一套足以贯通上下游,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商业模式作为保障。
从宏观的、生态链的角度去考量和规划,不断构建和改善融合环保理念的商业运营模式,才能追求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三方平衡。
环境保护和商业利益是站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那么既然如此,也就表明,环保和经济发展不可能站在彼此的对立面。
如果说“盈利的环保,才是可持续的环保”,那么可持续的环保也必然是盈利的,也即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上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