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热力集团”悄然登场 改制背后那些事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作者: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企业报道        收藏 0   

2020
04/01
10:30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中能供热网讯,郑州热力集团改制背后那些事来源于东方今报的记者调查。名字就是一个鲜明的符号,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来说

中能供热网讯,郑州热力集团改制背后那些事来源于东方今报的记者调查。

 

名字就是一个鲜明的符号,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来说,一旦名字出现了变更,背后必然发生了大家想象不到的变化。进入2020年,负责为省会郑州供热的“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悄然改制,更名为“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郑州热力集团”),这让不少市民感到好奇:为什么变更名字?更名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更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此后的供热服务,会产生什么影响?郑州热源不足的难题,能不能解决?而我国广大北方城市的供热企业,又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此,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郑州热力集团)

【事件】

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改制,“郑州热力集团”登场

“一场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新春佳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面对突发疫情,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虽然不能像广大医务工作者一样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今年2月4日下午,郑州热力向省会主要媒体发布名为《疫情防控守土尽责 坚守岗位保障供热》的消息,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发现,“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郑州热力官方的宣传中。而在此前的26年间,一直以“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的面貌出现。

随后,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登录郑州热力官方网站发现,此前的“郑州市热力总公司”也同步更名为“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是郑州热力成立36年来,第二次更名。

据悉,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适应对外开放需要,1984年6月,郑州市编委批准成立“郑州市热力公司”,归属郑州市经济委员会,负责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郑州市集中供热工作。

1985年4月,当时的城建部批准,正式将郑州列入可采暖城市之一,开启了郑州市集中供热探索之路。198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个热力规划——《郑州市1987—2000年市区热力规划》编制完成。

1994年3月3日,郑州市热力公司正式更名为“郑州市热力总公司”。25年后的2019年12月24日,“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悄然改制,“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登场,一个注册资本10亿元、总资产100亿元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企业集团,以全新的姿态踏上了新征程。

按照郑州热力集团的说法,改制后将围绕集中供热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坚持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节能环保与绿色发展并行,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并举,着力打造规模经济、多元发展、创新驱动、技术领先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显著增强对全省供热行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力争在能源、建设、研发、科技、服务等多方面对供热主业形成战略支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企业集团产业集群,由国内供热行业的先进企业成长为产业领航者。

  

(郑州热力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适时掌握全市集中供热情况)

 

【历程】

 

历经36年发展、跨越四个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按照郑州热力集团有关人士的说法,此次改制,是郑州热力历经36年发展、跨越四个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1984年至1994年,也就是从“郑州市热力公司”成立到更名为“郑州市热力总公司”的十年,完成了红专小区蒸汽厂、司家庄蒸汽厂、火车站区蒸汽厂、东明路蒸汽厂、西郊供热管网工程五个供热项目,实现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起步创业阶段,那么,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则是开拓发展阶段。

据了解,1995年,郑州热力确立“冬季供热 夏季制冷 常年发电 多元经营”的运作格局,制定了中期、近期发展规划。之后十年间,在国家政策影响下,供热主业经历过快速发展也面临过举步维艰。2005年,集中供热面积为1251万平方米,制冷面积24.75万平方米。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06年,郑州热力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制定了“收缩战线,做大做强主业,再铸热力辉煌”的发展战略。

2007年1月,西区587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分离出热力公司。2008年,受国家关停小火电政策影响,兴隆铺热电厂、郑东新区热源厂和东明路锅炉房相继关停,郑州新力电厂三期和郑东新区热电厂成为北部和东部城区主热源,当年供热总面积为1070万平方米。

进入2009,郑州热力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位,他们确立了“以供热主业为核心,持续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的发展战略,以构建“大热源、大联网、大调度、大客服、大维护“五大”供热格局为引领,郑州市集中供热事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

  

(郑州热力研发智慧供热系统,通过调度中心大屏幕,全市各个区域的供热温度一目了然)

 

【形势】

郑州人口规模将达1700万人,供热必须“自我革新”

自2009年调整发展战略之后,最近10年,郑州热力以“五大”供热格局为引领,坚持重大项目与科技创新“双驱动”,着力提升供热系统,提高集中供热承载力,创造性实施了“引热入郑”、“煤改气”等多项重大民生项目,打造了国内首个“一城一网”的城市热网体系,与浙江大学研发与实施了国内首个“智慧供热”系统。

截至2019年底,郑州集中供热入网总面积已达1.52亿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9067万平方米,市区热网总长2600公里,服务集中供热用户130万户,是目前全国第三大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除了供热主业外,他们还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产业链条已延伸至热力工程设计、市政工程施工、供热设备制造、自动化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三十六年来的发展积淀,国有资产规模与质量逐年提升,郑州热力已经具备组建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公司的条件。”郑州热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舒在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的不断发展,激发了此次改制的内生动力,除此之外,郑州未来的发展也引领郑州热力必须进行改制。

众所周知,“十四五”时期是郑州市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郑州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对外开放国家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全新定位。

而在2020年初,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在《求是》杂志发表《做好“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答卷》的署名文章,提出着眼于未来1700万左右人口规模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持续打好基础能力建设这张牌,建设繁荣创新、生态宜居、魅力人文、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郑州都市圈。

“而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环保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抢抓机遇,更好地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自我革新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实现郑州热力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张舒说,改制为企业集团不仅符合党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部署,更与企业长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空前契合。

  

(郑州热力集团枣庄燃气锅炉房)

 

【变化】

注册资本由2.6亿提高至10亿元,依然面临挑战

郑州热力改制,既有“不变”又有“变”。

“不变”的是,改制前后都是由郑州市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而“变”的地方在于:“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成立之初,是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工厂制企业,主要实施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随着企业与市场的逐步接轨,多年来郑州热力逐步形成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司化运营模式,还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9年底,“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企业注册资本由2.6亿元提高至10亿元,修订了公司章程,由郑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代为行使股东会职权,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改制工作已经初步完成。

而有关专业人士告诉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改制后的郑州热力集团,还需要深入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集团化管控模式的形成、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匹配与优化等一系列实质上的改革创新工作,进一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决策权责边界,建立与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集团化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集团公司职能定位和权责划分,规范管理方式。可以说,今后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张舒则透露,除了要做好这些工作,未来将按照集团控股型组织结构的相关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母子公司管理模式,集团总部将更加侧重于企业战略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等核心业务,并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优势,提高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行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来形成合力,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能力等,为郑州热力集团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我们只是由‘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更名为‘郑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实际上,我们的改制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全新飞跃。”张舒说。

  

 

(2019——2020郑州集中供热媒体见面会)

 

 

【趋势】

 

国内供热企业纷纷改制,集团化成为主流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集中供热格局,广大北方城市的集中供热,也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猛犸新闻·东方今报在调查中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集团化与集约化已经成为我国供热行业发展的总趋势。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通过国有企业改制而组建,从此,首都集中供热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7年底,太原市热力公司改制为太原市热力集团。2000年9月,承德热力总公司下属企业进行了改组、改造、资产重组,正式组建了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实现了股权多元化。而位居东北的吉林省长春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长春市热力公司改制后组建的公用国有独资企业。

从国内诸多城市供热企业改革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集团化是主流趋势,很多供热企业还承担着政府资产重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强公用事业融资能力等方面的功能。

“众所周知,集中供热属公用事业企业,只有实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才能增强对整座城市供热资源的调配能力、实现规模效益。尤其对于郑州来说,只有真正实现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才能打造足以支撑1700万人口国际化新郑州的城市集中供热体系。”张舒说。

据了解,郑州热力在全国供热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根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对国内供热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对标,燃气锅炉热效率全国排名第二,目前郑州市集中供热系统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被评为全国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从企业的现状规模、发展预期上来看,改制为集团符合行业发展的总趋势。

当然,郑州热力改制,也离不开国企改革的大环境。

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而在2019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勾勒出了2020年国企改革路线。

由此可见,在2019年底这个时间节点,在国企改革两大关键阶段交汇的重要时期,“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正式改制为“郑州热力集团”,可谓正当其时。

  

(裕中百万机组“引热入郑”的起源地——裕中电厂)

 

【举措】

 

将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郑州热源不足难题

广大郑州市民还记得,去年11月份集中供热开启之际,由于热源不足,郑州市不少小区无法入网,市民颇有意见。如今,“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改制为“郑州热力集团”,广大市民最关注的,还是能给今后的冬季供暖带来什么改变,尤其是热源不足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

百姓冷暖,同样引起了郑州市委的重视。在郑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上,均提出了努力争取“引热入郑”、“外电入郑”,加快推进市域煤电企业由“供电”向“供热”转变,由“城区”向“城郊”转移的指示精神。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2020年,郑州热力集团将把更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与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郑州市的全新定位,从高度、广度和深度来全面推动全市供热事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就是着眼于未来1700万左右人口规模需要,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蓝图保持一致,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的原则,充分考虑城镇化扩张的速度与范围,以建成区为核心向周边县市区、功能型新区等辐射发展,统筹考虑各类清洁供热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以“智慧供热”为引领推动供热系统的科技创新,用郑州供热事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来满足逐年增长的供热需求,全力实现郑州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战略目标。

张舒透露,结合各级“十四五”规划的编制,郑州热力已与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的专业机构合作,立足于郑州市核心增长极的新定位,正在对未来全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整体谋划与研究,今年将以着力解决热源不足的瓶颈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巩固与提升热电联产的主导地位。在政府主导下积极推进热电厂供热能力深度挖潜,推动热电联产向热电解耦双向迈进。加大‘引热入郑’力度,加快实施裕中百万机组“引热入郑”配套集中供热管网等重大民生项目,根据热电厂的深度改造进程,同步做好配套热网与供热设施的升级工作。二是进一步科学布局与提升大型燃气锅炉房的供热能力。积极谋划绿博大道热源厂、郑汴路热源厂等多座新建燃气热源。三是进一步加大清洁供热的推进力度。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不到的区域,发展燃气模块机组、空气源热泵、地热等新能源供热方式。”张舒说,郑州热力集团将从全市供热资源的整体布局、合理调配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绿色高效、多能互补”的供热能源结构,实现全市集中供热事业的转型升级。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图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企业报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