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盘“热”点 - 发生在2019年的供热行业热点事件盘点

来源: 作者: 关键词:        收藏 0   

2020
01/16
19:37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中能供热网讯:2019,盘热点是热力/热电/供热行业在2019年发生的有叫深远意义得到事件汇总,本文没有引申没有分析,只是一锅事件

中能供热网讯:2019,盘“热”点是热力/热电/供热行业在2019年发生的有较深远意义的事件汇总,本文没有引申没有分析,只是一锅事件“乱炖”,但乱中有道,炖中有味。

北京将全面推广热泵采暖系统

北京市发改委宣布未来北京市将以浅层地源、余热、再生水(污水)源等热泵系统为重点,全面推广热泵系统在清洁采暖中的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预计到2022年,北京市将新增热泵系统利用面积2000万平方米,累计利用面积达到8000万平方米左右,约占全市供热面积8%左右,年可减少燃气等化石能源消耗量折合标准煤约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0万吨。发布时间:2019-02-21

重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将建设加速发展

截至目前,重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已突破1500万平方米,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节约标煤21万吨,节约建筑运行费用3亿元。据介绍,重庆市自2008年开始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每年新增应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累计争取中央资金1.9亿元,率先完成“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巫溪、云阳、木洞全国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示范区“三级示范”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18年,该市首个余热暖民项目—两江新区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全国最大的“水空调”项目—江北城CBD区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今年,悦来生态城320万平方米、仙桃数据谷120万平方米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将启动建设。发布时间:2019-3-26

 

安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1500万平米

2019年4月2日从安徽省地质学会获悉,由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多家单位完成的“夏热冬冷环境浅层地热能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最近通过技术鉴定。以著名地热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为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夏热冬冷环境浅层地温与气温冷热错峰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安徽浅层地热能已用于建筑供暖制冷的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一年可节约标准煤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万吨。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项目负责人官煜表示,据测算,安徽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如能充分开发利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20056万吨,节省治理费用231亿元。

国内首家中芬供热技术合作中心签约揭牌

2019年4月9日下午,河北华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芬兰普兰诺拉有限公司在石家庄市举行中芬供热技术合作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图为双方负责人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这意味着河北与芬兰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供热与制冷领域搭建起了一个国际性的创新合作平台。

2018年11月,河北省代表团对芬兰进行友好访问,围绕科技创新、工业设计等领域进行考察,明确工业设计为双方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芬供热技术合作中心的签约揭牌,是这次友好访问缔结的重要成果。

作为河北省城镇供热协会和芬兰能源俱乐部的代表公司,河北华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芬兰普兰诺拉有限公司将依托中芬供热技术合作中心,在市场开发、技术革新、人才供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双方产业链互补、战略目标共赢。同时,将借助芬兰先进的能源模式,改善河北及其他省份能源领域的关键绩效指标。

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继续优惠

2019年4月11日从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供热信息网了解到《通知》指出,对自供热单位,按向居民供热建筑面积占总供热建筑面积的比例,计算免征供热所使用的厂房及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通知》强调,供热企业,是指热力产品生产企业和热力产品经营企业。热力产品生产企业包括专业供热企业、兼营供热企业和自供热单位。

《通知》称,为支持居民供热采暖,发布“三北”地区供热企业(以下称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三北”地区,是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核能供热论坛成功举办:专家热议核能供热前景

2019年4月29日,黑龙江省核学会核能供热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在本次论坛上,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核能供热成长”主题召开讨论。作为第21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前的一次学术活动,核能供热论坛联合黑龙江省核能供热成长需求及远景,依托专家智库资源,有利鞭策了黑龙江省核科技创新与新能源财产的成长。

核科学技能的成长和核能的和平操纵是20世纪人类最巨大的成绩之一,颠覆几十年的成长,核能技能已经渗出到能源、工业、农业等各个范畴,若何操纵好核科学技能,成为当前面临的极为紧张的问题。我国北方冬季频仍呈现大规模长时间雾霾气候,对人们一样平常出行以及身心康健发生不良影响。个中,北方冬季雾霾严重的首要缘故原由是燃煤取暖和。

黑龙江省是我国三大核电设备出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家涉核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和出产实力雄厚,对核能供热能起到杰出的支持感化,同时对促进处所经费成长也能施展努力感化。

智慧供热快速发展,多地发力智慧热力平台项目

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发力智慧供热iheating建设和应用。随着更多供热公司对供热信息化的认知不断提高,未来,智慧热网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智慧供热全称为intelligence heating,简称iheating)

1、长春市构建智慧热网,由达标向舒适型供热过渡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热质量,由达标型供热向舒适型供热过渡。长热集团已通过一、二期智慧热网工程建设,在各分支热网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借助集团生产部全网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管网监测全覆盖,迈向了“互联网+”的供热新时代。在长热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直观的看到各种情况,不仅可以通过数据来判断整体的生产运行情况,还通过远程视频对设备设施进行相应的检测。供热信息网了解到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对换热站进行相应的温度,压力,流量的实时调节,实现用户室温和热源检测数据的相互对接,以确保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快速调整,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操控”。

2、临沂市:智能化与新能源供热成今冬供暖新亮点

今年,临沂恒源热力将启用集中供热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交互、数据分析与管理、数据展示与发布。其中,iheating智慧热网平台将实时、全面监测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监视最不利工况点的工作状态,协调热源供给,以适应热网负荷的变化,同时安全、经济合理地进行供热系统的调度,并可根据历史运行数据,为后期供热规划提供参考。

3、兰州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主城区供热统一管理

11月1日,兰州智慧供热运行监督管理平台启动,对180个供热站的供回水温度、压力等进行24小时监控。据供热信息网了解通过“互联网+”、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兰州市主城区供热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和供热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实现对各供热站点远程、多方位、全天候的统一监管,监控内容包括供热站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及锅炉操作人员值守情况等方面,以不断改进供热质量,进一步确保供热稳定有序推进。

4、天津市:智慧热网平台上岗-能查管网能找漏点能调室温

11月1日起,津城就将正式供暖了。供暖前几天位于大港油田的滨海新区港田供热有限公司启用了智慧热网数字化综合平台。依托智慧热网数字化综合平台,其中的智慧化模块则是通过一块电子屏幕显示。在屏幕上看到,平台中植入了10套智慧热网应用管理系统,分别是运行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室温检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客服管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基础信息系统、能源分析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这让工作人员坐在屋里,就能从屏幕上掌握一次网热源情况,如果有管网出现问题,他们能快速、准确地找到位置。

5、沈阳市:首次启动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今年,沈阳市公共事业发展中心供热事业发展部首次启动了iheating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从热源、换热站、管网到热用户和设备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实现了整个供热系统自动化控制、实时调度和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窄带物联技术进行智能热网管控建设,实现了对热源厂的监管,覆盖市区1.8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占市区总供热面积的60%。

 

分布式供暖新模式:集中供暖成南方楼盘的核心竞争力

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坐落着一座建筑面积720万平米的大型社区——中天·未来方舟项目。自2015年11月起,这里的业主已经连续度过了四个温暖的冬季,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绿色供暖社区,中天·未来方舟项目为所有业主提供了一份“看不见”的温暖呵护,这一切都来自于中节能建筑节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筑能源公司”)的创新性探索。

未来方舟项目地处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下游流域,依托这一优势,中国节能创新分布式供能理念,采用多能互补思维,将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技术相结合。iheating智慧供热获悉项目1、2号能源站采用“河水源热泵+调峰锅炉”系统,3、4号站采用“污水源热泵+调峰锅炉系统”,通过多能互补的技术思维,广泛应用各类热泵技术,从河水、污水、空气等低品位能源中提取能量,加以统筹利用,降低未来方舟新城区域用能对传统火电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0污染、0排放。

中节能(贵州)建筑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表示,清洁供能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为例,比传统空调系统夏季节能15%-20%,冬季节能30%-40%。同时,区域供能以每栋建筑数十平米的换热站替代了数百平米甚至上千平米的空调机房及锅炉,有效节约了建筑空间。

 

国家能源局:重点发展清洁燃煤供暖与生物质能供暖

2019年7月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重点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与生物质能供暖。

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策从大力发展天然气回归到大力发展清洁燃煤是非常明智的,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目前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仍然达到59%,能源禀赋并不适合大力发展天然气,反而发展清洁燃煤是合理的。本次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主推清洁燃煤与生物质能供暖,将对清洁供热等产业产生持续性利好。

对于本次政策风向转变的原因,意见稿提到,为缓解天然气供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天然气供保和农村用气安全压力,各地要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结合资源条件、环保要求、资金实力、采暖习惯等因素,拓宽清洁供暖渠道。在城镇地区,重点发展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提升城镇及周边地区的清洁燃煤集中供暖面积;在农村地区,重点发展生物质能供暖,同时解决大量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引起的环境问题。

 

财政部给六省发百亿补贴,河北清洁供暖补贴最多

2019年7月上旬,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下达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的通知》,共计250亿元,其中今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6大试点省区累计获得补贴资金152亿元,其中包含新增试点补贴12.8亿元。供热信息网了解到从分布情况看,河北省分得的清洁供暖补贴最多,达到39.2亿元。其次是河南省,获得补贴35.2亿元,山东和山西获得的补贴资金数额相近,分别是29.6亿元和27.2亿元。天津以8亿元垫底,成为6个试点省区中获得补贴预算最少的直辖市。

 

合肥市将打造321供热保障新格局,积极谋划建设新热源!

逐步形成以金源、新能、东方3个自有热源,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合肥联合发电有限公司2个合作外部热源,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1个新能源版块共同组成的321供热保障新格局,为全市统一供热打下热源供应基础。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供暖规范时,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和气候状况,规定了秦岭—淮河以南为“非采暖区”,目前这一规定仍未修改。合肥市地处淮河以南,不属于我国强制供暖区域。在国家层面并不鼓励大范围实行统一集中供暖,而倾向于多元化分散供暖。

目前,合肥市政集中供热在运行的热源共有7个,最大供热能力1882吨/小时,其中合肥热电集团下辖六个自有热电厂,建有燃煤锅炉19台,最大供热能力1452吨/小时;合作热源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最大供热能力430吨/小时。据统计,现有集中供热用户中,工商业378家、供热小区189家、居民11.5万户,供热面积约2500万平米,市政供热管网长534公里。

西安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再生水源集中供热项目

近日,西安大兴新区建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再生水源集中供热(冷)项目。(西安大兴新区自2011年被授予陕西省首批低碳试点园区以来,一直致力于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截止目前,项目已全面建成投用,供热能力已达到200万平方米,是目前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再生水源集中供暖(冷)项目。2016年已实现万科金色悦城小区50.06万平方米供热,2017年供热面积将达到150万平方米。

为加大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兴新区经过多方论证,决定利用西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污水,采用热泵技术解决三民村区域供暖问题。通过招标,大兴新区最终选定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BOT模式实施再生水源热泵集中供热(冷)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供热区域约52公顷。

山西将推进能源消费变革探索风电清洁供暖

2019年9月25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姜四清向大会报告关于能源革命推进情况。

山西省将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全面推进设区市、县级市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以太原、大同两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设区市、县级市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以太原、大同两市为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在农村居民生活用煤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电能替代工程。创建地热供暖示范区。探索风电清洁供暖运营模式,开展风电供暖试点。

供热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终端消费领域

据IEA(国际能源署)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供热领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终端消费领域。为此,IEA专门成立了区域供热供冷与热电联产技术合作项目(IEA-DHC),通过利用、整合不同热源,以较低的环境、资源成本,更好地解决供热问题。

区域供热相当于一个力量集合,主要利用集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由此替代分散的单体供热。该方式不仅能满足热量需求较高的城市等区域供应,还具备灵活性,用户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热源,可自行选择合适、低廉的燃料。不过,由于起步时间、建设基础、发展进度等不同,区域供热在各国的现状也有差异。

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长、北京市热力集团董事长刘水洋介绍,中国现拥有世界最大的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管网长度超过20万公里,集中供热面积近百亿平方米。IEA也指出,过去10年中国集中供暖管网覆盖的总建筑面积增加2倍,基本接近2005年以来,北方采暖地区建筑面积的增长总量,其规模仍在增长。

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正式投用

2019年11月15日,经过数日试运行后,“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向70万㎡正式供热。

今年夏天,国家电投与山东省能源局签署《胶东半岛核能清洁供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内容是依托海阳和荣成两大核电基地以及小堆供热项目,实现向青烟威地区核能清洁供热。供热信息网了解到此外,山东核电与山东省海阳市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海阳核电厂核能清洁供热项目协议,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加快推进。

目前实施的70万㎡核能供热,据测算每年可节约2.32万吨标煤,减排222吨烟尘、382吨二氧化硫、362吨氮氧化物以及6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减少约5台10吨的燃煤锅炉,对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作用显著。

安徽鼓励城市制定热力规划,立法推广集中供热

2019年11月27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草案》提出,安徽省设区的市的市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应当制定热力规划,推广集中供热。

《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后一直没有修订,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且与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有存在不一致的问题。今年,修订《条例》被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计划。

《修订草案》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履行节能监督管理职责不得向监督管理对象收取费用。

 

发改委: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智慧能源系统

2019年11月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发布,根据指导目录显示,关于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占据了很大篇幅。其中“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与“增量配电网建设”、“高效电能替代技术及设备”、“火力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智慧能源系统”等为并列新增内容。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指导目录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力度在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将“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新增选项列入目录中,说明相关主管部门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一直很关心。

许久以来,生物质发电项目受制于燃料收购成本的压力,已经投产的电厂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而中国农村和山区却又大量农林废弃物资源需要处理,而生物质热电项目 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此次国家发改委将“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作为鼓励类产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对生物质发电产业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这从其他鼓励目录也可以得到认证。

 

湖北首个可再生能源站项目开工投资6亿

2019年年底消息,武汉汉口滨江商务区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是湖北省首个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计划2021年完成主体工程,达到供能条件。供热信息网了解到该项目位于汉口滨江商务区13号地块中央公园绿地下方,紧邻沿江大道,总投资约6亿元,主要包括能源站机房工程、取水泵站工程、取退水管道工程、输配水管网工程等四大部分,总供能规模约210万平方米。能源站主要供给商务区公共建筑全年空调冷热水需求,计划2020年底完成主体工程、达到供能条件。

项目建设方武汉新星滨江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解释,江水源能源站是以长江水作为冷热源,利用水源热泵、热蓄能、大温差流量输配等技术。夏季以长江水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利用水源热泵系统制取空调冷水;冬季利用水源热泵系统提取长江水中的热量制取空调热水,满足建筑供冷供热需求。

 

我国集中供热面积超140亿平方米!核能供热前景广阔

从2017年开始,我国就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统计显示目前北方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迅速,覆盖范围已超过140亿平方米,燃煤供热仍是北方地区的主要方式,每年耗费2亿吨标准煤。

对此,在多位专家看来,北方大量存在的余热资源可作为一大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借助北方大城市、小城镇较成熟的集中供热管网,通过工艺将燃煤电厂的余热收集起来,再补充回收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建材厂等工业余热,能够为70%的县以上城市提供基础热源。

这也是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所公布一项“中国清洁供热2025”新模式的构建框架。核能供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2019年11月,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山东海阳核电厂面向当地70万平方米居住区的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供热,据测算,这一项目每年可节约2.32万吨标煤。

据介绍,核能供热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整个过程其实只发生了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个环节,环保又经济。不难发现核能供热成为北方清洁取暖的一个主要方式已成必然。

另外专家也表示,未来在北方集中供热增至200亿平方米的情况下,电厂和工业余热作为主要热源,最高可占到总供热量的70%左右,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减少80%。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同类资讯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