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李福龙:“十四五”规划的七点思考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周晓兰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收藏 0   

2019
12/05
15:25
能源杂志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关键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研究年。12月4日,在2019年能源研究会年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李福龙针对我国“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问题提出了七点思考。

中能供热网讯: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关键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研究年。12月4日,在2019年能源研究会年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李福龙针对我国“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问题提出了七点思考。

“十四五”是至关重要的五年规划期
       经济和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期”,分别是:
       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承接期
       两个非化石目标的承接期
       能源消费增量的结构转换期

多个峰值出现或临近期
       李福龙表示,未来10-15年,至少要陆续出现四个峰值平台期,供需平衡需要考虑2030年之前的化石能源碳中和。

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1. 三个走势是确定的,但变化幅度需深入研究。总量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收窄;能源消费增速放缓。
    2. 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其中,基本因素中GDP增长,二产仍占相当比例(2018年增加值占40.7%、能源消费占65%、电力消费占69%);但是结构性因素又分别呈现出不同特征:
       新动能: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产和居民用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环境治理:对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能源消费增长规律需深入研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了能源消费增长规律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经验:
       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能源消费规律没有现成模式可套用。
       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大不相同
       消费习惯与国外大不相同
       气候(气温)影响成为能源需求波动的重要因素(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夏季最大降温负荷占最大负荷的30%-50%)

区域性时段性供需矛盾仍不可忽视
    1. 区域性矛盾:
       能源资源和消费的逆向分布,总体格局短期不会改变,中东部地区能源自给率需要提高,能源布局和流向需要优化。
    2. 时段性矛盾:
       电力、天然气等负荷峰谷差不断扩大,电力最大负荷95%以上持续时间普遍低于24小时。
       低谷负荷时段,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突出;尖峰负荷时段,供应保障压力加大。
       李福龙提出,如何合理安排产能建设与运行调节,统筹供应保障与系统效率是“十四五”规划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短板和风险仍很突出
    1. 油气资源短板:油气资源始终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短板之一,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走高。
    2. 系统运行安全短板: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芯片、软件、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突出。
    3. 电网该如何应对大面积停电问题,系统运行安全风险逐渐凸显。

重点谋求五个方面的新突破
    1. 着力补强安全短板:供应安全、运行安全、技术安全
    2. 着力推进 清洁低碳转型: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3. 着力构建智能高效的能源系统:需求侧管理、调峰能力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
    4. 着力推动能源创新开放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国际合作
    5. 着力增进能源民生福祉:增强能源普遍服务能力,满足电、气、热等多样化能源需求

重点在关键关节下的功夫
    1. 抓住一个重要时段:现在-明年6月份
    2. 两条战线同时推进能源总体规划:包括煤炭、电力、油气、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六项分类规划,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兵团的能源规划。
    3. 突出四个重要任务:“算增量、拿方案、搞比选、提举措”
    4. 努力回答两个问题:基本问题:供需平衡与保障;时代要求: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能源杂志,作者: 周晓兰。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为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