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如何贡献清洁力量?代表委员这样说

来源:中国煤炭报 记者:鄢丽娜 刘玲玲 作者: 关键词:        收藏 0   

2021
03/09
15:19
中国煤炭报 记者:鄢丽娜 刘玲玲
分享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煤炭如何贡献清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立军深化煤炭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利用在努力实现碳达峰、

煤炭如何贡献清洁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立军——

深化煤炭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利用

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过程中,能源企业该如何积极作为?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立军。

当前我国能源供给仍以煤炭为主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提出后,全国上下都在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行动。”黄立军说,目前正处于国家政策制定和陆续出台的关键时期,能源企业尤其是国有骨干能源企业迅速进行深入研究和工作部署,加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黄立军指出,当前我国能源供给仍以煤炭为主,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煤炭需求量仍然较大。在能源生产方面,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煤电装机占比49.1%,历史性降至50%以下;但2020年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0.8%。“煤电依然是我国当前阶段电力供应的主体,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煤电仍将发挥保障电网安全和稳定供应的重要作用。”黄立军说。

然而,目前我国能源产业在减碳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煤基产业碳减排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煤基产业碳排放总量较高,转型压力巨大,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

二是在电力供应中发挥托底保供作用的煤电机组经营面临困难。近年来,受电力市场产能总体过剩、新能源竞争冲击、低电价等多种因素影

响,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步下降,煤电企业经营困难,总体亏损面较大。

三是新能源快速发展与配套机制不同步。目前各地的能源发展替代路径还不够明确,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快速提升,新能源项目能否做到能发尽发、能用尽用,仍面临挑战。

四是碳减排关键技术的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的高要求相比还有差距。目前,聚焦新能源技术、电网安稳技术及CCUS(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等碳减排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深度协作、联合攻关的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CCUS技术攻关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未取得突破。

全国一盘棋推进能源绿色转型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源绿色转型,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规模与效益,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黄立军建议,综合施策,支持能源企业积极作为,在供给侧努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

黄立军提出四条建议:

一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要出台配套机制和支持政策,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煤炭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和利用,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持续开展燃煤发电超低排放与节能技术改造,明确煤电机组作为电网稳定支撑的功能定位,尽快出台容量补偿、辅助服务等补偿机制。

二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发挥多能互补优势;优先支持在内蒙古、陕西等煤炭富集区域,建设以煤电联营为基础的“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并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不同省份的能源行业发展情况,指导制定不同区域能源发展替代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能源企业把更多优质资源投向能源生产消费大省和新的增长极。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科学制定碳减排关键技术攻关计划,深化产学研结合,聚焦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深入研究CCUS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行性,探索开展CCUS大规模示范工程。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

从碳循环这个大范畴来考虑

煤炭产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接受了记者专访。

李朋德表示,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煤炭产业更应该关注这方面。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发展模式将会对我国的能源结构、煤炭产业产生很大影响。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为2021年八大工作重点之一。

李朋德表示,碳排放不仅涉及煤炭、电力行业,还涉及其他很多行业,要从碳循环这个大范畴来考虑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

“从我国的能源赋存实际条件出发,煤炭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李朋德说,“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怎么利用低质煤清洁高效发电;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挖掘煤改气、煤改油的潜力,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总的来说,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然需要创新,需要工业升级。”

李朋德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逐渐减少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一刀切。就当前来说,包括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还无法肩负起成为我国能源主体的重担。

“为了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还是要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上下功夫。”李朋德说,“能源行业实现零碳排放是不太现实的,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一种碳排放的平衡状态。”

李朋德建议,要想使我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中高级水平,人们的消费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就要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节约型社会。要完成对工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压缩低端加工业,让高端加工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实现工业结构改造升级,一次能源总体消耗量才会下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李朋德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

以市场化机制推进煤层气抽采利用

“煤矿瓦斯既是煤炭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是很好的清洁能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说。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瓦斯、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方面,并没有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24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100亿立方米,利用率90%以上;煤矿瓦斯抽采量140亿立方米,利用率50%以上,煤矿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80万千瓦,民用超过168万户。2020年实际完成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24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煤层气产量77.7亿立方米,利用率91.9%;煤矿瓦斯抽采量128亿立方米,利用率44.8%;煤矿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55万千瓦。

姜耀东认为,阻碍煤层气清洁能源产业“十三五”发展未能达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地质赋存条件特殊,技术攻关进展低于预期,单井产量低的劣势凸显。煤层气资源开发条件差异大、复杂程度高,低阶煤、深部煤层等复杂条件适用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同时,近几年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煤层气开发成本明显高于常规天然气和其他非常规天然气。随着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加速,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多次大幅下调,煤层气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对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姜耀东说。

姜耀东建议,“十四五”期间继续落实对煤层气(煤矿瓦斯)的中央财政补贴;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把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量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市场化机制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出台政策对相关技术难题进行科研攻关,提高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

实施碳氢产业大循环

助力煤基化工碳中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问题,提出实施碳氢产业大循环、助力煤基化工碳中和,大力发展煤制乙醇等建议,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意义重大

“全球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以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为方向的‘第三次能源变革’,二氧化碳的回收与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更是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谈到低碳发展,焦云表示,发挥我国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资源优势,结合我国已研制出的二氧化碳捕捉、回收、利用以及煤基化工相关技术,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焦云介绍,宝泰隆正由煤化工向新材料转型,产品由传统煤化工向煤基清洁能源升级,目前在推进石墨烯、针状焦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实施稳定轻烃项目和芳烃项目建设。在碳中和领域,宝泰隆正在推进实施“碳氢共轨大循环战略”,向绿色、高效、可循环煤基清洁能源升级。

探索碳中和扶持政策

对于碳中和产业发展,焦云表示,当前二氧化碳的捕捉、回收、利用技术刚刚兴起,投资金额较大且存在一定风险,多数企业尚在筹划之中。为进一步促进局部地区加快实现碳中和,国家应扶持此类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煤化工行业实现碳中和。

具体来说,焦云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此类企业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在贷款限制、发债评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国家有关部门对此类企业给予一定的碳回收资金补贴,促使此类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焦云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西部煤化工聚集地列入重点发展地区,促进此类示范项目加速实施;将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东北地区列入重点发展区域。

焦云表示,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扶持下,若回收并有效利用这些地区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这将有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

大力发展煤制乙醇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焦云表示,应当大力发展煤制乙醇。

目前,乙醇的主要制造途径是粮食制乙醇。焦云介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未来对乙醇的需求会日益增加。而现有的粮食制乙醇已不足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以煤制乙醇代替粮食制乙醇,既有助于保住国民的“饭碗”,又有助于保住国民的“油箱”,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在技术层面上,焦云表示,目前煤制乙醇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稳定,达到商业化运营标准,新型煤制乙醇工艺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已经可实现清洁、高效、循环利用。

同时,煤制乙醇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焦云表示,对煤制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可就地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的氢再次转化为乙醇等化学品。这样,既实现了煤制乙醇的零碳排放,又实现了煤制乙醇的高效循环发展。

焦云表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前提下,推动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国家能源体系,不仅需要各相关行业破除壁垒、形成合力,也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煤制乙醇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政策开发目录,并给予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建立区域低碳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记者:鄢丽娜 刘玲玲

来源:中国煤炭报 责任编辑:陶冉 
 
投稿联系:投稿与新闻线索请联络言过 13601277774(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heating58@126.com。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煤炭报 记者:鄢丽娜 刘玲玲,作者: 不详。中能登载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或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
凡来源注明中能*网的内容为中能供热网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更多>同类资讯
广告
广告
广告

APP

中能热讯随身的行业商务资讯

中能热讯APP随身热讯

扫码下载安装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顶部